UCD老司机带你深入浅出用户体验设计
举个例子,我们来分析这个小功能: 这是这短信发出去的瞬间,撤销短信的功能,输入内容,点击发送后,发送按钮会变成撤销按钮,按钮倒数三秒,把短信发出去(显示成气泡)。 这个功能的优点是什么呢?给了用户反悔的机会,好理解。 缺点呢?慢。这是典型的过分小心,不常用场景阻碍正常场景的设计。你想象每次装好子弹,扣动扳机,都要等3秒钟子弹才发出的感觉。 那机会点是什么呢?把优点保留下来,解决缺点。至于解决的方法就多了,比如点发送,先把气泡弹出去,当然你可以不马上真的发出去了,只是假装发出(前文的三个模型原理),然后再气泡边倒数,留按钮反悔。 好像撤销按钮还是很明显,每次发短信都要看到,感觉老是暗示我撤销一样,改: 数字好像还是很碍眼,毕竟我发10条都未必撤回一条,索性直接藏起来好了,用长按/横滑等各种方式再呼出撤销操作好了。至于前面提到的,不是真的发出,也干脆不用,直接发出,这样信息来回毫不滞后,爽快!为积极的多数场景设计才是正道!咦,这不就是微信嘛… 说到为积极的场景设计,顺道点评一下华为的新手机系统EMUI4.0的短信全屏入口,短信,短的信息,有几条是需要全屏输入的?入口如此显著,以至于每条输入都得看它一眼,本末倒置。如果非得保留这个功能(好吧我觉得就是个噱头),换个方式吧,到达某零界点自动放大、手势放大之类的。 好了,竞品分析就介绍到这,大家记得多走一步,避免只有结果没有结论。 2.3用户研究 这是ucd的特色环节,也是此环节最重要的一步,目的是了解用户及其需求。 2.3.1为什么要研究? 直接用故事说明之: 看懂了吧?当然就算你装作看不懂的样子,我也不解释了。 总之就是,知道用户是谁,要什么,我们才能给什么。 这里粘贴一段马化腾的话,再强调一遍。 “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做错,错在你太老了。我们最早看到Snapchat,外国13-18岁小孩在用,我们高管用了觉得好傻好无聊,看不到价值,只投了一点,后来涨得很快。这个公司我们副总去过,就是海边一个玻璃房,很小的公司,感觉一个石头就把他们击破了。当时只有2000万美金,我们没进去,现在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百亿美金。 很多投资人估计得回家问他们的孩子了,现在孩子们故意跟大人不一样,中国很多孩子还在用QQ,这个不是技术的问题,人性的问题,他们不想跟父母在一个圈子里。” 2.3.2研究什么? 用户/客户的特征 他们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学生司机?买家卖家? 他们是傲慢的?自恋的?爱现的?羞涩的?细心的?宽容的?抑或是暴躁的? 他们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如何? 他们生在怎样的世界里?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和客户是不一样的,用户是真正使用产品的人,客户则是买单的人。比如玩具的用户是孩子,客户是家长,企业软件的用户是员工,客户是采购总监。搞定用户,会产生粘性或口碑效益,搞定客户,则是重要的切入前提,这也就是为什么企业软件需要强大销售,光产品做好没什么卵用。 使用场景 他们的生活环境如何?使用我们产品的可能场景是怎样的?包括环境和任务场景。 痛点和需求 他们使用我们产品或类似产品或没有产品时的困难,困难的解决就是他们的需求,有没有进一步的需求可以挖掘以令他们更满意? 2.3.3用什么方法? 方法就多了,我们时间精力有限,时机窗口也不等人,于是就需要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挑选合适的方法使用。挑选的前提,是对方法特点的了解,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焦点小组 从形式上来讲,就是一场座谈会,1个主持人,6-9个参与者,围绕特定主题,大家来谈话,讨论讨论新概念,也相互启发。目的是获得关于主题的感觉,体会,认识,态度和想法,作为新产品开发或者老产品改进的输入。过程中对主持人的要求很高,需要亲和力,高强的控场能力和引导能力。焦点小组个人觉得不太适合用来做接受度调查,因为小组里讲话大声的人会影响其他人。 实境调查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