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深度最完整的“滴滴出行”成长路径分析(上)
作为滴滴这样的平台类产品,在早期规模还不够大的时候而言,最大的痛点——叫不到车的问题,只能寄希望于后续的增长和业务拓展可以尽快跟上。 从最后几条评论也可看出,滴滴在V1.2~V2.0阶段的运营侧重点基本是完全偏向于司机的。这是一个很显著和清晰的逻辑——作为平台而言,唯有先保障了供给端的充裕,才会有消费端的其他可能性。但凡是平台,想要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必须先找到在供需关系中相对稀缺的一方,用尽一切手段把他们搞到平台上。 2)V2.1~V2.5,主要变化:增加文本叫车,邀请好友加入,修正BUG,优化体验。 从V1.2~V2.1,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滴滴在产品设计上没有增加太大的新功能,这是因为其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用户打不到车,而打不到车的根本原因是司机太少,因此滴滴在此阶段的重心是通过运营增加司机数量,而产品设计方面可以选择放一放。 在这个角度来说,滴滴的产品设计很明智。事实也证明这段时间的运营还是有一定成效的。从应用商店的评论来看,叫不到车的差评在这一阶段开始逐渐减少,甚至慢慢消失。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