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试错的支付宝,怎样走通社交之路?
支付宝作为阿里系的亲儿子,登上了春晚。微博作为阿里系的干儿子,日渐式微。以2010年时微博的盛况,没有人能想到6年后的状况,微博本是最好的品牌曝光的渠道,公开,自由,随性,但是却没有担当起阿里系与全国观众的互动重任。 一方面我们知道微博的渗透率在二线城市之后一直不高,即使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也无法普遍渗入人群。当微信已经成为城乡居民共同的选择时,微博在中小城市中的使用率完全可以用我们自身的经验来感知,几乎没人在用嘛,即使微博随着各种安卓手机预装进入系统。 同时,有数据表示,微博的使用人群中,25岁以下的用户占比达到63%,这个年龄段群体的购买力并不强。微博透露除夕当天的日活为1.34亿,我们可以将这个数字解读为微博的有效用户,因为但凡能想起微博的人,可能都会在除夕这天刷一下,而但凡在除夕想不起微博的人,平时也不会特别重视微博。 微博总量并不大的活跃用户中,加上如此这般的用户结构,让人对微博能承载的商业价值非常冷静。另外的力证就是尽管微博公布的数据尚可,但是各种媒体已然不再报道微博的红包数据。 再看微博的产品设计,你觉得还有救么? 发现里用户的视野被填满,还有点击冲动吗? 那么支付宝是那个扛把子的少年吗?首先要从淘宝讲起。淘宝自诞生,就一直没有停下渗透的脚步,从一线到n线城市,不断进入到更多的家庭,为他们带去真正的实惠(商品的丰富和廉价)。如果说微信解决了精神交流的问题,那么可以说淘宝解决了物质交流的问题。在二线城市以外,淘宝为广大的各种用户带去了海量的商品,让每一种生活需求都可以由快递而解决。伴随着淘宝的成长,支付宝作为淘宝的唯一的能控制交易风险的支付工具,也在逐步成长为国民应用。 不过阿里系推广支付宝的策略经常被人揶揄土豪作风,老板意志,为了建立社交关系链,更是一掷千金,直接以现金打赏模式推广。阿里愿意花费耐心去理解用户心理的动力越发不足,于是各种宣传推广带来的必然是一种逆向选择出来的用户。 何谓逆向选择?比如电信诈骗电话打给所有人的话数其实都是一样的,甚至使用电脑语音,他们为何不做的更加容易被接听者相信一些呢?是因为只有在第一步可能相信这些粗劣的话数的人,才可能最终被骗到。但凡需要更多难度才能骗到的人群,能力之高已足够对后续的步骤产生抵抗,而浪费了骗子们的时间。人为设置一个低水准的谎言,只去引诱那些能引诱到的人群,能节省大量的成本,可以快速打遍全国的电话本,过网筛查一遍。 钓个鱼 倒不是这些电信诈骗者特别聪明,人为设计出来这样一套标准体系,很多情况下,他们要么是根据自己的标准来定要求,限于水平,说不定还认为那套话数做的天衣无缝;要么是他们通过经验和数据的积累,发现多投入也没什么用,索性就一直这样做吧。 主动选择是知道自己要去对谁推广,在不同的鱼群撒下不同的网;而逆向选择是自己有张效果未知的网,捞到什么鱼都可。前者是主动增加概率,后者是试错法。 阿里对外展示的形象就是这样的随意,没有明确的指向,只好在反向选择中去吸引那批对小额金钱回报感兴趣的用户了。用户究竟在想什么?管你想什么?KPI来了,就只有试错了。 我身边有人集齐了五福,获得了270多元的奖金,即使数百位朋友中仅有一位,于我而言仍然可以证明阿里的确是真金白银花出去了接近3亿,没有存心要骗,也没有存心要带去各种失落感。 还是有幸运的人,可能是比较漂亮的缘故 但是的确有更多的朋友在除夕当天弥漫着巨大的不信任感,说什么集齐五福之后就变成了一个超级福,只有集齐5个超级福才能分享红包;或者说上亿的红包自己都分不到,究竟是谁拿到了?还有,春晚开始播放之后,你再加满10个好友,却也没法得到那最初的三个福,这有逻辑可言么? 于是,本来是土豪发钱,变成了土豪分配不均。支付宝作为话题虽然被谈论起来了,却是各种负面的消息。 况且支付宝在除夕前加好友的行为给用户带来一种精神上的轻微压力,平时都不加好友,为何偏偏在此时?加好友仅仅是为了集福,并没有明显的利他行为,虽然两人互加为朋友,有利于双方完成10个好友的目标,但是这个行为的指向是一种纯粹的利益获得,背后没有半点利他行为或者精神号召作为支撑,用户的行为非常直接而纯粹地被解读,精神上的哪怕一点慰藉和台阶都没有。 试想下,如果加一个好友,阿里就捐出去一元投入到某个教育或者医疗的公益基金,是不是让大家就有了更多的动力呢?或者,加若干好友之后,不特定的某位好友就能得到数额未知的红包,也让加好友这个行为体现出更为丰富的内涵和趣味。 既然做运营的人只能去试错了,那咱做产品的能不能用点心? 再从支付宝移动端的产品的设计上来看,支付宝放弃了着重强调钱包和金融超市的设计,但是却把阿里系几乎所有的商业全部纳入其中,形成了一个首页有30多个入口的应用,让许多用户感到头疼,对产品主要功能的理解有严重误解的可能。 这是在做什么?阿里产品的展销会? 主要的功能我们罗列下:小额付款,大额转账,理财产品超市,消费卡券,以及一些日常消费(手机,电影票,彩票等)。 我们说主要功能,就应该坚持展示出主要功能的自信。它们应该是一个应用的核心价值,一切的设计都要围绕这些核心价值去实践。有时需要把一些并不常用的功能完全隐去,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好产品。 如果支付宝能用最高的效率解决这些主要问题,那么支付宝就能够形成自发的用户间推广。冲着这个目标,就应该让用户产生明确的思维关联,在这些主要功能指向的行为即将发生时,立即唤醒支付宝这个品牌。 以此为标准,我们能想到许多细节,比如说: 小额付款通过手势密码即可 转账能做到像招商银行一样的立即到账 提供安全却又能赢得最高收益的理财建议 对发放消费卡券背后的商家能有更详细的介绍 以及对于日常消费行为做更好的归类和导航等等 都是支付宝应该做却没有做好的事情。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