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钉钉看高效的企业沟通产品应具备哪些特质?
另外,站在老板的角度来看,虽然这样的功能让多数管理者获得了安全感,看似掌控大局,但通过Ding消息发出的任务,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后续再临时建立建反馈机制效果不佳,员工也因为过于被动在执行过程中与管理者互动几乎为零,反倒是拖累了工作效率。 丁香网的冯大辉先生也在他的《产品的价值观》中也直白提到: 所谓「钉」功能,员工拜访客户打卡功能,甚至要绘制出员工拜访客户的路线图,产品这样做确实很创新,但其实是管理者把员工当囚犯管,这本身就在传递不信任感,那些对这些功能叫好的人也不会是好的管理者,好的管理工具不应该是只为了做管理。 钉钉的产品设计初衷是从「打动老板」下手,让老板成为最终买单者然后普及员工,市场策略本身没错,不过终归是用力过猛,严重的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未免太急功近利。 2. 功能太重,用户体验不佳 在多数人的工作场景中,钉钉扮演者沟通工具的角色。 现如今钉钉已陆续推出钉应用、钉云盘、钉邮箱等功能,官方表示还可能提供财务管理,行政管理,云储存,ISV应用平台等多方面的服务。 这样繁重的功能似乎早已经打破沟通工具的界限。 钉钉里很多功能与协作软件重复,体验下来,却不如协作软件优质,达不到真正的高效协作;另外,由于阿里的信息安全漏洞频发,钉钉的安全性也颇受人质疑,文件储存功能让人想用而不敢用,许多企业转而选择专业的企业级云盘分开管理。 可把钉钉只当成IM软件使用也显得不够专业,强行接入如此多繁重的功能,不仅刚开始会让用户迷茫,加重了用户的使用负担,相对的,功能越多用户对软件的可控性也就越小,后续的产品体验也不会好。 再者,对开发了如此繁多杂乱的功能对钉钉团队来说,关注和维护的成本也会大得多,精力分散,产品就很难做到最好。 眼花缭乱 举个例子,钉钉花了大量精力在做移动端的开发,但事实上大部分的人办公还是在电脑上,对比市场上同类PC端软件,钉钉的PC版未免太过简陋,即使是应付日常办公都显得很笨拙,这样的体验实在难以给高分。另外,随着澡堂模式,红包功能等等一系列偏社交娱乐的功能的加入,也让产品走向越来越不清晰。 纵使企业级市场炙手可热,人人都在争夺这块大蛋糕,但拼命的往同一概念上靠,未免显得太过浮躁,也让人觉得钉钉不自信,生怕打动不了用户。或许开发人员应该冷静的沉下心来想想,团队沟通中的痛点,以及自己究竟要做成一款怎样的产品。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不论是微信还是钉钉,他们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把产品和实际工作场景很好地融合,以至于出现了不同的层次的矛盾。 这时再谈到文首的问题:高效的企业沟通产品应具备哪些特质?相信很多人已经脉络清晰了:生活和工作要分开,工作的事专业的来。 上面已经提到,微信应用到工作中将生活和工作过多的杂揉在了一起,大家都觉得自己被工作绑架了,“全天都在工作”成了很多人的同感。下面的尴尬总是听到不同的人说起:“工作群下班后关不关?关了错过重要的事怎么办?发朋友圈要不要屏蔽同事?回家后老板发微信过来总让人很纠结。哎......又因为刷微信延迟了工作。” 工作?生活? 生活和工作从来就是两码事,企业级IM是刚需,也必须要有的。让私人的社交软件去做协同办公,不仅牺牲了一部分生活,还降低了效率,更有可能引导员工产生不良的工作习惯,影响团队氛围和协作。 因此,高效的团队沟通软件,一定要是专门化的,所有功能为工作量身定制,没有杂乱的社交功能,少了外界的干扰信息,员工就更能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来,这样不仅为员工提供了一个纯粹的工作空间也保证了大家生活空间的私有化。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