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洞察中国投资十年起伏,这个「恐怖」的VC世界

发布时间:2017-04-17 02:01:57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Donews
导读:副标题#e# 我是一个科幻爱好者,大家如果要做VC,我建议大家都读一下科幻。刘慈欣(《三体》作者)有一本书叫《带上她的眼睛》,这本短篇小说说的是,一个潜艇成员,在地心探测被困出不来,但他可以通过一种设备跟地面的人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到这个世界,也经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我是一个科幻爱好者,大家如果要做VC,我建议大家都读一下科幻。刘慈欣(《三体》作者)有一本书叫《带上她的眼睛》,这本短篇小说说的是,一个潜艇成员,在地心探测被困出不来,但他可以通过一种设备跟地面的人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到这个世界,也经常有人自愿用自己的眼睛让他看到这个世界。

6106a4f0ly1fb6x6wvsi3j20fe09u0u00.jpg

我觉得,很多经验尤其是投资方面的经验,很难通过授课获得。虽然我曾在沃顿商学院读过,但更多启发,都是在跟投资前辈面对面沟通时得到的。今天,我用自己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从创业者转变为投资人,所看到的这个行业的变迁,来让大家更好地感受这个行业。

做企业是要整天喝酒的

我在1994年进入职场,当时进入福建一家很小的创业公司——福建实达,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相当知名,1996年公司就在上海主板上市了,是16个大学生一起创建的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主要是做金融行业的支付系统、清算系统。

大家可能知道,公司做了PC,但那是副业。公司的主业是,做金融行业的支付系统和清算系统。这家企业曾在中国信用卡支付方面,不管是机具、ATM,还是后台清算,大概占了50%的市场份额。

我是中国第一代硬件的POS机的设计者之一。在我们公司产品出来之前,都是进口以色列的产品,一台POS机卖三万块,我们的东西出来以后,一台4000块钱,公司还有超过50%的利润。我们做出了中国最早的信用卡共用系统、校园卡,第一个校园卡系统是我在四川大学做的,第一个支付共用系统是我在湖南做的。

2003年,我在上海做了一家支付类的创业企业,当时,这家公司是银联商务的第二大技术合作伙伴。

不论是后来在上市公司做投资并购,还是创业,在那个年代,做企业是要整天喝酒的,当然银行系统已经非常好了,但还是一周醉三次,我现在也很好奇我太太怎么能受得了,每周三天回去抱着马桶吐,居然嫁给这么恶心的一个人。

因为想换一种生活,觉得不想再靠跟人做关系赚钱了,当时就想,我要站着把钱挣了,不能天天跟人喝酒去挣钱了。当然现在又很头疼了,好像还是得关系,又得跪着去挣钱了,这是现在的一个问题。

当时,我把那家电子支付公司卖掉了,然后去沃顿商学院。在我34岁高龄的时候,跟25、26岁的学生坐在一起去读商学院。2007年,在我回国之前加入了KPCB,后来一起参与创建了KPCB中国基金。

认识到资本的力量

我对投资机构的认知,是从实达当时引进新股东开始的。当时经历过麦肯锡在中国做的第一个民营企业重组失败案——麦肯锡兵败实达,这个案例在国外大学都有用,这家公司也就从此这样了。

公司引进新股东,让我对资本的力量有了认识。之前,我们就觉得只要我生意做得好,产品做得好就可以。但新股东是想专门做房地产,就把我们作为一个提款机,不停地拿我们的股票去变现,或者借钱去投房地产。那个时代让我认识到,资本非常有力量,比企业家的力量大太多,它可以左右企业的生死。

另外一个例子也让我对资本就有了另一种认识。2003年,软银赛富要投银联商务时,曾经想过把我做的那家支付公司和银联商务并起来一起投。因为我有产品技术实力和服务体系。但我觉得,他们给我的估值太低,没有被并进去。这也是为什么我去沃顿,最后选择这个方向的很重要的原因。

如今,回头来看中国VC实际上是从1995年开始有概念。我举过例子,发现新大陆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风险投资的创业行动——哥伦布拿了女王的钱去发现了新大陆,拿回好多船黄金,这是最成功的一个投资。但是后来别人又辩我说,其实最成功的风险投资是吕不韦,这也有它的道理。

中国VC(1995-2007):俱乐部式的投资

中国的风险投资大概是从1995、1996年开始,可能IDG算是鼻祖。

我认为,第一波风险投资机构在中国诞生是在2000年左右,一批硅谷基金开始对中国有兴趣。当时,一批在硅谷基金的华人,相对较基层的员工,愿意到中国来获得机会。当时,那些合伙人级别的人,基本不会考虑到中国来常驻,而投资经理要获得机会,要来试一试。

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一些美籍华裔的创投大佬,基本上都是在那个时代来中国的,那个时候他们投资的特点是什么?抱团取暖,俱乐部式的投资。

当时,基本上任何项目都很难判断,中国的创业者也很青涩,那个时候的创业者主要是海归。他们说服总部一次放一大笔钱的能力实际上也是比较弱的,因为信任还没有建立起来。

或在没有很大把握的情况下,他们会五六个人一起投一个项目。所以,今天我们看到阿里巴巴、百度后面都跟着一堆投资结构,一大批人都说自己是阿里巴巴的早期投资人。因为,当时一个项目,A轮可能就有六七家机构在里面,大家都是一起投,没有竞争关系,那是一个和平、和睦、友好的时代。

时间到了2005年,越来越多的本土机构被教育,大家都觉得我们要创建自己的品牌。所以在2005年左右,出现了大量的本土品牌,像北极光、启明等一大批机构出现。这些机构创建自己的品牌,在中国投资,但还是以美元基金的投资为主,虽然他们也是本土品牌,但它的做事风格跟美元基金一模一样。

KPCB是2007年进入中国,这个时间,确实有点不尴不尬。有一篇文章叫《创业公司的2005现象》,讲大量的2011-2013年上市的公司,都是在2005年扎堆创立,并且拿到A轮投资,比如去哪儿、58同城等一大堆公司,都是在那个时候创建的。

这个现象典型地说明了投资是有周期性的,公司的出现也是有周期性的。所以,周期性是每个金融创业人员必须知道的。

这个市场网红能获得更多认知

我们专注在TMT和医药,并且做得相当好。目前,我们投的数量不多,像TMT项目,我和另外一个合伙人,8年一共就投30多个项目,但这30多个项目里,现在10亿美金估值左右的已经有10个左右了,我们大概有30%的独角兽的成功率,在主要70%多都投A轮的状况下。

我们来到中国九年了,但有八年多时间,我们是非常郁闷的。因为这个市场的占有率,是声音大、网红获得更多的认知,而不是看它的业绩回报。我认为,真正成熟的投资者应该要看回报,但是你会非常惊奇地发现,就算很专业的投资者,这个市场上的声音大小对它的影响,超过了他对数字的真正判断,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

大家要做早期投资,必须要有非常坚强的神经,在五年内你不要指望市场能认可你,你不要指望你赚到钱。所以如果想早点赚钱,做PE。加入春华资本,我相信春华张总(张晶)一年的现金收入肯定至少是我的5倍。我们赌的是未来,我们赌的是投资项目是否能够得到500倍、300倍的回报,这个企业的成长轨迹跟我是相辅相成的。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