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贝佐斯、马云、奥米迪亚,这些的报业拯救者,都曾是门外的野蛮人

发布时间:2016-02-05 15:57:11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钛媒体
导读:摘要: 所有的报业拯救者,或者创始人、缔造者,都曾经是门外的野蛮人。今天门外的野蛮人,为什么不可以成为明天的新闻原教旨主义者呢?在全球最数字化的报业集团德国阿克

当然,马云向媒体业输血,向一些精英媒体提供宝贵的财务自由,以使他们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道路上一直往前走,并最终分享其潜在的回报与间接的影响力,不仅可能而且现实,马云一直在这么做。《南华早报》可能会成为一个极端的标本,也可能成为马云在媒体业历史定位的基石。不过,在马云象贝佐斯一样把《南华早报》的名字写到他的微博名片上之前,还是把收购《南华早报》,视为阿里巴巴的一个简单而具体的投资行为吧,不必过份解读。只有当马云像贝佐斯把《华盛顿邮报》的名字骄傲地贴在自己胸前,与《南华早报》建立起直接的连接,人们才会意识到马云玩这出游戏的确是认真的。

杰罗姆在阿里巴巴收购《南华早报》消息以小道消息形式传出之时,认为此项收购很可能以马云个人的名义进行,而不会以阿里巴巴的名义进行,甚至,马云会象贝佐斯一样将《南华早报》进行某种形式的“私有化”,将相关财务、发行等核心数据放入暗箱,以摆脱世人的指指点点。事实证明,杰罗姆错了。更让杰罗姆吃惊的是,这桩交易由令人尊敬的十分低调的蔡崇信来高调宣布。这似乎在暗示,这是一次深思熟虑的公司行为,而不是马云任性的个人行为。如果此项交易日后出现什么闪失,将直接影响到阿里巴巴,而不仅仅影响马云。这中间的防火墙,由于蔡崇信的高调介入,被最终撤去了。

报业集团 传统媒体

另外,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事实上也是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例互联网巨头(以企业的名义)收购主流报纸的案例,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例。有谁可以提供另一个案例吗?互联网“巨人”(以个人的身份)收购、兴办媒体的案例有那么几个,但互联网“巨头”(以企业的名义)收购主流报纸,仅阿里巴巴集团一家。

不要小看了这里所说的巨头与巨人的差异。这中间存在巨大的战略取向的不同,以及微妙的战术上的出牌顺序讲究。巨头们(谷歌、苹果、Facebook ,现在,居然还需要包括微软、三星!)目前对于媒体越来越深情,但对于具体的媒体(Publisher)机构并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更具张力的平台型媒体(Platishers),谷歌的AMP,Facebook的Instant Articles ,苹果的News,以及即将推出的微软、三星的类似新闻分发平台,都是这样的标的。中国的BAT在这方面也颇有建树。而巨人们关注的是媒体,比如,《华盛顿邮报》(贝佐斯)、《新共和》杂志(休斯)、First Look(奥米迪亚)等等。

今天,形形式式的平台(platform)都充满想象力,正在或者已经成为金牛;而林林总总的媒体(publisher)四面楚歌,正在不断地失血。哪怕是所谓的平台型媒体(platishers,platfore + publisher)也只不过是一个建设中的实验室,并没有令人拍案惊奇的新商业模式。因此,互联网巨头、巨人们在涉足媒体过程中,事先建好防火墙,设定好边界,就很好理解了。

当然,在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运作之后,在对于媒体的认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时候,巨头们最终将以公司的名义介入媒体(Publisher),真正将其纳入势力范围。现在,这些互联网巨头感兴趣的还只是用媒体的内容来巩固自己的平台,用这些内容来粘住用户,并且通过这样的运作,来掠夺媒体曾经百分百拥有的广告。

当这样的掠夺进行到最后阶段,当传统媒体或者所谓的新媒体瘦身到只剩下白菜价,当他们的最后一条内裤也将被扯下来的时候,这些“白马骑士”会翩然而至,以拯救者的姿态收拾残局。就象尤金·迈耶在1933年收购《华盛顿邮报》一样。多少钱还记得吗?82.5万美元。

当有足够多的人在生产足够多的免费的高质量新闻的时候,“白马骑士”们完全可以坐享其成,为什么要雷霆出击?

数字世界改造着传统媒体人,传统媒体人也改造着数字世界

在上个世纪,美国富豪榜上,总是闪耀着一系列来自新闻业的豪门望族的族徽,其中包括普利策家族(Pulitzers)、鲁斯家族( Luces)、赫斯特家族(Hearsts)、苏兹伯格家族(Sulzbergers)、格雷厄姆家族(Grahams)、考克斯家族(Coxes)、奈特家族(Knights)、里德家族(Ridders)、钱德勒家族(Chandlers)、本克洛夫特家族(Bancrofts),等等,当然,也应该有默多克与布隆伯格(彭博)的位置。

这些家族,有的因为在新闻业中赚取了丰厚的回报而跻身榜单,有的,本来就是望族,通过涉足新闻业,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影响力。他们通过当时独特而卓有成效的商业模式,向社会提供信息、娱乐为主体的内容产品与服务,成功地影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为自己聚敛了可观的财富与地位。

不过,虽然这些家族今天仍十分富有,但他们的家族生意报业在进入数字时代之后,无一例外地已经走上了不归路,在美国富豪榜上的宝座也早已拱手相让。取代他们的人有一个共性,几乎清一色来自高科技行业。而其中很多人,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人,但也或多或少地做着与媒体相关的生意。甚至,他们的基本商业模式与媒体业完全相同——出售“眼球”,获取广告收益。谷歌是这样,Facebook也是这样。始终以硬件生意为主的苹果公司,也在建立自己的形形式式的互联网平台,通过与报业相同的会员(订阅)方式收取服务费,甚至,苹果也已经直接建立了媒体平台News,通过分发新闻内容,直接获取广告收益。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