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迅雷看看CEO:什么才是用户的真正需求?聊一聊我的产品方法论
第二个在需求分析中,我的需求和他的需求。我们做需求分析的时候,所有的需求起点都来自于自己。来自于自己身边的观察,来自于工作中的体会、来自于对生活的分析、来自于身边朋友的抱怨以及自己悲惨的遭遇等等。终究是自己身边遇到的一些问题,没有跳出来去看看别人的需求。需求一定要跳出来去看别人,这是需求的第二个部分,我们需要去注意的。 第三个部分,是存量需求和需求的判断。我们想做的产品是在解决存量市场还是增量市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是解决护发问题的一个产品。产品是做得很好的,但它一开始的需求分析是有问题的。他说:我做了一个护发的产品质量特别好。 为什么要去做?是因为我发现很多人不护发,所以我要做一款产品让大家来护发。这个需求层从分析角度来看,好像蛮对的。 但是这个产品是一个增量市场,它要解决的是那些已经护发的用户面临的问题。他们在护发的过程中觉得去理发店比较复杂麻烦,那针对他们做的产品就是要满足这些已有顾客的需求,先做存量市场,通过存量市场打开增量市场,一开始就做增量市场的话,成本太高了。 以上是我们在需求分析层面给大家总结的3点,需要大家去注意的。 产品设计:用户需求驱动第二部分来自于产品设计,产品设计的根本就是用户需求驱动。我们先从用户需求驱动来做产品设计,当需求驱动成立以后,我们再根据竞争,内部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判断来做产品决策。 产品决策是产品设计里最重要的第一个环节 决定干什么,决定做还是不做,决定新产品上还是不上。一旦决策错误,会浪费很多时间、人力、物力,以及来自团队的对价值需求的一致性判断。 所有的这3个方面的判断都是来自于需求驱动的。其中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个需求到底是不是实际存在的需求。 很多案例中的需求不是来自于用户,而是来自于自己的认知。 举个案例:我曾经问朋友一个问题。说中国有6.49亿网民,其中有20%用户约1.5亿的网民是从来不用搜索引擎的。我问朋友,结果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样。其实这1.5亿网民中有大部分人是不会打字的,并不是他们没有需求。从互联网从业者这一层面来讲,我们都属于高级网民,如若我们拿自己的专业技能来衡量6.49亿的大众网民,往往偏差是特别严重的。这是从用户驱动来做产品决策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一定要验证实际存在的需求。 另一种来自于模仿:别人做了我们也去做,没有退回到用户需求原点去思考问题。 还有一种就是公司的集团的战略规划。更多的来自于行业竞争、领导喜好,最最严重的是来自于资源。很多传统行业转型,说我有行业资源、我有政府关系,所以我要做这个产品。所有不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来做的产品,没有一个是成功的。我们去扫描一下成功的互联网产品,没有一个是有资源的,比如百度李彦宏,没有资源。滴滴打车程维,没有资源。全部是牢牢把握了用户需求,由用户需求驱动来做产品,从而取得了成功。 我们从3个方面来做需求驱动的判断,从需求的大小、需求的全过程、需求的一致性来做。 什么是大需求?普遍用户和目标用户的高频需求一定是大需求。有时候大需求里有一小撮用户的需求,我们需要做一个判断,看它是不是大需求。关键要看这些用户是什么用户,如果这些用户是产品的粉丝用户,那么这些需求也要列为大需求。我们要做产品决策。 | 需求的全过程需求的角度来讲,可以分为3部分: 一是需求的目的 二是需求的过程:比如购物,我们需要挑选出购物的网站,选择完了之后我们要去搜索,然后比价,支付,最后进入物流环节,这整个过程就是用户需求的过程。 三是需求的原因。用户为什么要购物?用户为什么要听音乐?用户为什么要使用滴滴打车等等,这是原因,是真正的用户需求。 我们要判断用户需求的全过程是否能够被满足。用户需求的全过程包括3个方面: 找,用什么样的产品; 选,选择什么样的服务; 最后是使用。 最近很火的一个案例,快播这个案例: 在法庭申辩的时候王欣说快播只是一个播放器,但是现在大家所争论的话题在哪?快播是否涉及了播放情色内容!单纯只是一个播放器,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给用户提供了内容来源,提供了搜索,让用户更好地找到来源然后再去播放,把用户的全过程满足得特别好,那它就不仅仅只是一个播放器。现在法庭的争论点就是快播有没有提供内容来源,它是否全过程地满足了需求。 第三点,是价值的一致性 如果原有的产品的核心价值是明确的一个点,新功能是否围绕着这个点在做。如果一致,我们就决策,如果不一致,我们就放弃。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百度。百度的核心价值是搜索。我们看百度导航条上的这些,无论是新闻、图片、贴吧、知道,全部是通过搜索这一核心价值体现的。但是百度有很多其他不是以搜索为核心的产品,但都不是很成功。这一点提醒我们要做与核心价值一致的产品。 接下来要跟大家谈论的是关于竞争分析。当需求驱动成立以后,我们要判断新的产品在竞争环境里是怎样的。判断的依据要看现在领先的对手有没有致命的弱点。 早先我们从电脑上下载下来的视频,经常遇到的情况就是格式不兼容。为什么不兼容呢?当时本地市场上播放有两个领先者,用户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下载的视频到底能被哪个播放器打开,结果暴风出来了告诉用户我什么都能播,很巧妙地抓住了不兼容的弱点实现了突破。 360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的杀毒市场竞争是很激烈的。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