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马文·明斯基一生做了什么,为什么他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发布时间:2016-01-28 03:45:35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雷锋网
导读:马文·明斯基与世长辞,他是最早联合提出了“人工智能”概念,被尊为人工智能之父,是人工智能领域首位图灵奖获得者,虚拟现实最早倡导者。

为了深入探索那些领域,他与McCarthy教授合作。McCarthy教授在1956年被授予MIT学术奖金。而Minsky教授,那时在哈佛,后来在1958年加入MIT,进入林肯实验室。一年之后,他和McCarthy教授成立了MIT AI项目,后来以AI实验室出名。(McCarthy教授1962年离开MIT,进入斯坦福大学)。

马文·明斯基一生做了什么,为什么他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Minsky教授在MIT的课程——他坚持在晚上上课——吸引了几代研究生学生,其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了计算机科学超级巨星。

其中有Ray Kurzweil,发明家和未来主义者;GeraldSussman,杰出的AI研究人员,也是MIT的电子工程的教授;Patrick Winston,在Minsky教授退休后接管了AI实验室。

他的另一个学生,Danny Hillis,发明家和企业家,ThinkingMachines公司的共同创始人(一家90年代的超级计算机生产商)。

Hillis先生说,他折服于Minsky教授的智慧和魅力,以至于他不断地激励自己,最终进入AI实验室并在那里工作。他后来在Minsky 的位于Brookline的家中地下室生活。

“Mavin教会我如何思考,”Hillis在一次采访中谈到。“他独成一格,而且有一种寓学于乐的好奇心,这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总是激励你质疑现状。他喜欢你与他争辩。”

当他参与指导1968年的科幻史诗作品《2001:太空漫游》时,Minsky教授在MIT外的声名远扬。导演Stanley Kubrick上门求教,想要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的现状,并询问Minsky教授是否相信在2001年之前计算机能够吐字清晰。

Minsky教授的遗孀是Gloria Rudisch 是一位医生;他还有两个女儿,Margaret和Juliana Minsky;一个儿子,Henry;一个姐妹,Ruth Amster和四个孙子。

“在某些方面,他对待他的孩子像对待他的学生一样,” Hillis回忆道。“他们称呼他为Marvin,他让他们思考,与他们争辩,就像和学生一样。”

1989年,Minsky加入MIT的新兴媒体实验室。“他成为吸引最好人才的一种品牌,” Nicholas Negroponte说,新兴媒体实验室的创立者和前任主管。

对于Kay博士来说,Minsky教授的传奇之处在于他永无止境的好奇心。“他过去常常说,‘你不会理解某个事物,除非你从某个角度上理解了它们’,”kay博士说,“他从来不认为他完成了任何事情。”

| 我们为什么要祭奠马文·明斯基?

来源:世界科学,译者为纪念明斯基,为读者选编这篇文章,以了解明斯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伟大思想。

马文·明斯基一生做了什么,为什么他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这位跨越科学和科幻领域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人工智能之父,其从事的工作影响着从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到数字国际象棋冠军“深蓝”(Deep Blue),以至《2001太空漫游》中的电脑明星HAL。

尽管他在校园里以“明斯基老人”著称,实际上在当今的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其活跃程度与1950年代的他致力于开拓这一领域相比毫不逊色。自始至终,明斯基都用他那充满哲学思考的笔调为人工智能著书立说。在1985年出版的《大脑社会》一书中,他总结了大脑是如何工作的系列理论,并推测“思考”这一复杂现象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特定的过程,就如同在一个社会中协同工作的各独立个体一样。他的最新力作《情感机器》延续了《大脑社会》中的一些理念,反映了他近20年来新的研究成果。《情感机器》是明斯基试图构建未来会思考的机器人的蓝图(这是一种会自我反省的人工智能),使人们朝可预见的未来又迈出了一步。为此,《科学发现》杂志记者苏珊·克鲁格林斯基(Susan Kruglinski)不久前就《情感机器》中所涉及的人工智能研究等方面的问题采访了明斯基。

超级机器人计划: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访谈录

苏珊:您在《情感机器》中所描述的人类对思维的最新认识是什么?

明斯基: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说,人类是一种独特的足智多谋的动物,因为他能够用多种方式去处理任何事情。比如:当你在思考某一事物时,你可能以语言表达的方式去思考,也可能以逻辑术语的方式去思考,或者是图表、图像,甚至是某种结构的方式。如果一种方式行不通,你可以迅速转换到其他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处理各种情况时都能运用自如的原因。而其他动物就不能够想象:如果屋子里的床从黑色变成红色后,屋子将会是什么样子。但是人却能够形成这种想象的画面,或者用语言,或者是一丁点逻辑来描述这一场景。

苏珊:如今神经科学家们寻求对意识的理解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而您却经常用心理学方法和理论来解释一些现象。这看似不够严肃,那您的研究是否在这些主流之外?

明斯基:我从不认为神经科学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他们有的只是一些近乎可笑的小理论,然后就是做复杂的实验去证明它;一旦理论被证明是错误的,接下来他们就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了。《情感机器》论述了有关意识的一套非常完备的理论。意识可能融合了大约16种不同的过程。大多数神经学家认为,任何事情要么是有意识的,要么是无意识的。即使是弗洛伊德也赞同意识分为不同的级别。当你与一位神经科学家谈话时,你会发现他们是如此的单纯。他们主攻生物学,对钾通道和钙通道有所了解,但是他们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神经科学家经常会问:我应当努力解释什么现象?我能为解释这种现象找到一种理论吗?我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一种理论是否比其他理论更好?如果没有两种理论,他们就无法做实验,并且通常他们自己连一个理论都没有。

苏珊:如您所认为的,人工智能就像一面透镜,通过它一方面可以看到思维,但另一方面它也将思维是如何工作的秘密深锁在里面。是这样吗?

明斯基:没错,我们还要进一步构建模拟人工智能这面透镜的模型。如果一种理论非常简单,你可以用数学来预测它是如何工作的。如果它很复杂,你就不得不设计一个模拟实验。在我看来,大脑思维这般复杂的事物,可以检测它的理论的唯一方法就是模拟它,观察它的行为。但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研究者们往往不愿意告诉我们模拟模型不能够做什么。他们会说:“哦,我设计的机器识别手写体文字的准确率可以达到79%。”但他们却没有告诉我们不成功的那部分是怎么回事。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