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神秘顺丰掌门:高中学历小工起家,曾拒绝马云马化腾
拒绝马云马化腾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很多年前,马云曾两次在香港约见王卫,王卫避而不见。很多年后,电商彻底改变商业形态,王卫在杭州约见马云,马云不见。 一位从顺丰离职的人爆料,王卫不仅拒绝过马云、还拒绝过马化腾,后来马云、马化腾也不理王卫。 那个时候,香港人对内地人歧视很严重。王卫虽然在内地出生,但却在香港长大,不知道是低调,还是受这种思想影响,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对像马云、马化腾这样的内地的企业家,他有意或无意的选择忽略。 虽然靠低价策略起家,但是立稳脚跟之后的顺丰却选择了中高端定位。再加上航空运输的优势,在“商务件”等中高端快递业务方面,王卫做的得心应手。 如果这么一直发展下去,王卫一定能把顺丰速运打造成国内民营快递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老大。 但这一切却因互联网电商的发展而改变,挑头儿的正是和王卫有着微妙关系的马云。 2003年,马云在杭州创建淘宝。3年后,淘宝网已经超越了ebay成为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到2008年,淘宝网每天的快递需求量猛增至500万单。 500万单是什么概念?当时“四通一达”中的老大申通,每天的业务量也不过是100万单。 身处长三角地带的“四通一达”马上兴奋了。这对于刚刚经历过一轮价格战的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针强心剂。 曾有人这样形容当时长三角快递行业的情况:快递小伙儿忙到手发软,还消化不完淘宝产生的快递订单;在华东某些快递公司的业务中,淘宝件占比高达60%到80%。 为了抢淘宝大户,这些快递公司又打起了价格战,每单价格最低打到了5-6元,接近成本价。有快递行业人士说:“现在大家是在喝稀饭,肚子撑得很大,但实际上没什么营养。” 王卫显然对这些并不感冒。那个时候,淘宝件在顺丰的占比也只有一成而已。和“四通一达”等快递公司相比,顺丰这一态度略带傲慢范儿:淘宝件太低端,才不屑和你们玩儿呢! 但是随着淘宝等电商的迅猛发展,“四通一达”赚了个盆满钵满,迅速扩张,这给顺丰带来了很大压力。王卫不得不放低姿态,将触角伸向“平民化”的淘宝卖家配送。 但是一直不走寻常路的王卫也没有延续单纯降价思路,而是在产品分类上下功夫。 2012年8月,一直以“次日达”闻名的顺丰速运,推出首款经济类快递产品“四日件”,化妆品、光碟、奶粉、电子类、酒类等航空无法寄递的品类,都可通过这一渠道寄送,其主要面向异地快递,价格远低于此前的标准价格体系。 此后,顺丰一直走差异化营销路线,根据时效性、价格和运送要求不同,推出多层次的产品品类,不断细化产品和服务。 顺丰的高工资是业界出名的,一般递送人员月薪都在三四千,但在顺丰五六千很平常,最高三四万的也有。 曾经有一个很火的帖子,有办公室的白领妹子爆料:刚才顺丰的快递员在我公司发飙了。“我一个月工资1.5万,会为了你这2000块钱的礼品丢这个饭碗吗?!”听闻此话,整个公司一片寂静。 因为收入高,顺丰的快递员也是蛮拼的:有快递员在路上出了车祸,爬起来一看没事,还是要继续送快递。 不管是对员工的控制力还是业绩,顺丰都是行业学习的典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快递公司副总经理也曾表示,“顺丰的每一次发展,确实都走在了行业的最前沿,这意味着我们不得不紧跟在王卫的身后。” 危机感与试错 王卫是个危机感很强的人,曾有高管说,王卫三个月没有创新和变革,就会有危机四伏的感觉。 但是互联网的大发展显然让王卫措手不及,他没有料到互联网电商会发展到如此程度。在2011年的一个私人聚会上,他曾感慨:“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顺丰现在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 那时的顺丰已经涉足电商,在2009年和2012年,顺丰先后推出了“顺丰e商圈”和“尊礼会”,但快递起家的顺丰显然缺少互联网基因,这两个项目效果不甚理想。 2012年5月的最后一天,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顺丰又推出了“顺丰优选”。 “但顺丰优选存在着一些业务瓶颈和模式制约,”据内部人士称,“顺丰优选是模仿的京东模式,但是整个管理还是有太多快递的基因。” 除了顺丰优选,王卫还做涉足金融、电商企业服务等业务,目前还都处在初期发展阶段。 但王卫对顺丰的战略布局不局限于此,他在谋划更大的布局。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