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人物访谈 > 人物 > 正文

揭秘神秘顺丰掌门:高中学历小工起家,曾拒绝马云马化腾

发布时间:2016-01-29 12:13:32 所属栏目:人物 来源:投资界
导读:为众人所熟知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掌门。可是这个逻辑不适用于拥有34万名员工的顺丰帝国。对外界而言,王卫低调、神秘且多面。他信佛,却迷恋downhill这样带有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顺丰 马云 小工 掌门 学历

为众人所熟知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掌门。

可是这个逻辑不适用于拥有34万名员工的顺丰帝国。

对外界而言,王卫低调、神秘且多面。

他信佛,却迷恋downhill这样带有暴力色彩的极限运动;

他只有高中学历,从最底层的制造厂小工起家,却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快递王国;

他个人成就巨大,却从不愿置身于聚光灯之下……

习惯了被企业公关部门追捧的媒体人们有一个共识:顺丰的公关部是最牛气哄哄的。

顺丰的员工们说:用户是王卫的上帝,半点亏待不得,其他人他都不在乎。

诚然,王卫身上有太多令人好奇的东西。

低调到土里

王卫神秘到何种程度?

可以用一段媒体常用的描述来表达。

他不打算上市,但众多PE与VC趋之若鹜,50万元只为和他的掌门人共进一顿晚餐。

他曾与电子商务保持距离,但他的老总却令马云两次相约并称为最佩服的人,在电商与物流矛盾重重的当下,却有人说:给你三年30亿,你也砸不出一个新的顺丰。

他不打广告,但所有的人都在找寻他。

他低调不张扬,但却令香港狗仔队卧底数月一睹真容。

他不引入战略投资,但却令花旗银行开价1000万美元中介费用只为求得一个合作机会。

请问,你见过这么牛逼却又低调到土里的商务人士吗?

然而这个低调到极致的人,做事却并不低调。

他一手创建的顺丰速运拥有34万名员工,1.6万台运输车辆及遍布世界的12260多个营业网点。

而他本人,也凭42亿美元的净资产,登上了2015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底层小工

1971年,王卫出生在文革时代的上海。那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

文革期间,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7岁时,文革刚结束,王卫便随家人来到香港。

那个时候,李嘉诚刚刚买入后来与他名字连在一起的和记黄埔。香港的商业氛围浓郁,蓬勃发展。“到香港去”成为逃港者追逐新生的方式。

可是,到香港后,父母在内地的学历不被承认,只能去做小工,收入微薄,备受歧视。

王卫用“一穷二白”形容当时的境况,“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处在香港社会底层的王卫高中毕业后便来到叔叔手下,成为了一名最不起眼的小工。

此时,中国大陆开始发生一些变化。

王卫离开大陆时,文革刚结束,中国百废待兴。而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大陆市场经济萌芽,到处充满机会。

上世纪90年代初,近90岁的邓小平南巡,坚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受此影响,香港8万多家制造工厂移到内地,其中珠三角就占了5万多家。王卫做工的工厂就搬到了广东顺德,影星李小龙的故乡。

产业的转移总会催生一些新的商业需求,头脑敏锐的王卫很快就发现了新的商机。

当时,王卫在顺德做印染工厂,常常需要把样品寄到香港给客户看,按照当时传统的邮寄方法,非常不便且耗时又长。

后来他们想到一个办法——在码头边求人帮忙捎样品到香港

当时很多香港人都在广东设厂,都有这方面的需求。王卫自己有时候也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夹带点儿货。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王卫突然意识到,既然市场需求这么大,能否成立一家小公司,专门做运送业务呢?

1993年初,王卫用从父亲那里借来的10万元启动资金,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一个只有6个人的公司。

王卫在香港砵兰街租了几十平方米的店面,作为在香港的大本营,专替企业运送信件到珠三角。

刚开始,没有专门的运货车,王卫就和他的小伙伴们用背包和拉杆箱运货,被人称为“水货佬”。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只有6个“水货佬”的创业公司,22年后,发展成了中国快递行业的领航者。

然而“水货佬”逆袭成功是有条件的。顺丰优选前总裁刘淼曾公开表示,王卫是他见过的最有钱的工作狂,创业多年一直保留初期的工作习惯,20多年来,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再正常不过,还定期到一线收发快递。

从“老鼠会”到“快递王国”

王卫开始做快递的1993年,另一家快递巨头申通也同时成立。只不过当时申通主营的是上海和杭州之间的报关急件直送业务。

在香港和珠三角,也有不少快递公司产生,竞争激烈。特别是香港,国际上不少成熟的快递公司都有布局。

如何在重重竞争中杀出重围?

聪明又大胆的王卫想到了低价策略。“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大幅的让利让顺丰很快吸引了大批中小商家。

据顺丰早期团队成员回忆,虽然一票货只收几十元钱,但生意红火的出人意料,“每年赚个几百万不成问题”。

顺丰火热发展的快递业务甚至带旺了冷清的钵兰街。

香港有记者曾这样描述:顺丰生意越做越大,货车及员工经常霸占整条街,惹来邻铺不满。直到顺丰搬走,这种情况才得以解决。

王卫不是个安于现状的人。随着快递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他在广东迅速“占领地盘”,大规模扩张和建设网点。以至于广东省下属县城几乎每个都有顺丰的站点。

据知情人回忆,那个时候,带着顺丰标识的货车呼啸在广东的大小街道上,广东各地街头巷尾无人不识“顺丰”。

当时,顺丰扩张的方式很大胆和激进,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家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让王卫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

而这种疯狂的增长方式,让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为“老鼠会”。

那时王卫的团队也很疯狂,一位最早加入顺丰团队的老业务员说:“那时候顺丰只有十几个人,大家围在王卫身边,同吃同住,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跑市场。我们这些业务员都像疯了一样,每天早出晚归,骑着摩托车在大街小巷穿梭。”

王卫的疯狂让顺丰在香港和珠三角很快立稳脚跟。1997年香港回归时,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顺丰的“快递王国”初具雏形。

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车水马龙的通港公路上,70%的快件货运车都印着顺丰的logo。

天时地利人和。那两年,顺丰的发展顺风顺水,王卫几乎不用怎么操心。不到30岁的他迅速沉浸于“养尊处优”的状态,日子过得相当舒服。

据王卫本人回忆,25岁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后,有点目空一切的感觉,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我王卫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样子了,我也是有钱人了!

那时的王卫一副标准的暴发户做派,经常带着太太打球、游泳、爬山,渐渐淡出顺丰日常运营管理。

危机来了

1999年前后,就在王卫悠哉悠哉时,危机正在悄悄萌芽。

早期顺丰的扩张一直采用加盟模式,这种运营模式推广后,一方面帮助顺丰疯狂扩张,另一方面也给顺丰发展埋下了隐患。

受利益驱使,一些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顺丰面临丧失企业控制力的威胁。

此时的王卫展现出了极其强悍的一面。

他决定收权,将加盟改为直营,收权的方式则是“一刀切”,想留下来的,产权全部回购,否则走人。

从用钱来解决问题,到摆平各种各样的威胁、恐吓,他用尽了各种方法。

收权难度可想而知,有人用“拆迁式”来形容当时的收权战役。身处其中的王卫,压力巨大。

王卫后来提到:“一个承包网点就是一个小王国,根治这些问题,压力非常大。”

压力大到何种程度?王卫也没有详说。只是有传言称,王卫曾经因此被香港黑社会追杀,至今他都习惯在身边带4—6个保镖。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