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徐晨】错失那些赛手之后,在这些赛道,戈壁下的是怎样一盘棋?
第二个,在没有办法完全消除市场风险的时候,我们尽量做到内部风险的控制,具体来说就是加大投资团队对某一个行业的认识,这其实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在风险投资中,过去很多情况下大家会犯这样的错误,就是很容易为一些没看过的行业的项目感到兴奋。 比如说最简单的,做移动互联网的公司看多了,突然看到一个做O2O的公司,也不考虑是否盈利,就想投资,为什么呢?因为他收入好多,要知道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可能连收入都没有。但是,这个公司可能在整个O2O里面只排在几十名或几百名。 所以说,要避免这种所谓的盲目投资,先决条件就是对行业要有很深的认识。戈壁采用内部分组的逻辑也是这样,通过一个人关注同一个行业的不同方面,互相佐证,到底在这个行业中,我们看的项目是不是有机会存在,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不了解行业背景所做的机会型投资。 3、必要条件:投后服务是关键 现在市场上创业者多,提出的概念也多;VC可投的项目多,但提出的理念都差不多。唯一能够提高成功率的方法是做一定的减法,就是选一些我觉得在这些维度里面最有机会的,我最能够把握、最能够理解的,至少我从自己的逻辑上能理解,在里面找一些投资机会。同时,很关键的是保证为每一个项目投入了足够多除了钱以外的资源和精力。 我们也曾想过,如何锁定一个行业?难道是大范围布局这个行业,投资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创业公司吗?后来我们发现,这不是投资的问题,而是投后的问题。首先,如果你在某个行业里面投资了很多企业,这些企业之间多多少少会产生相应的竞争;其次,每一个创业公司发展到后期都要扩张、融资等一系列事情,如果投资的创业公司过多,投资人并没有那么多精力去顾及那么多的公司。 所以,戈壁从2014便一直保持着每年投资二十多个项目的速度,这其实比传统的美元基金要快一点,但是相比于多数做早期投资的基金,我们不快。但这些量是我们投资能力和管理能力可控的。 此外,我们每年大概会选择3-4个行业,在每个行业里面共投资6-8家创业公司。在大的行业中,我们会选择1-2个细分的方向,每3个月或半年再做一次调整。我们对行业的覆盖策略在已投企业的分布上均有所体现。 三、2016年,戈壁以哪些领域为投资赛道? 那么在今年,我们选择以车、旅游、大数据(企业服务、电商、技术、应用场景不一样,就归为一个大类)作为主要的投资赛道。作为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VR/AR我们将持续观察。同时,共享经济和农业我们也在重点关注,因为现在中国的特点确实就是C端的市场看上去更大一点。 1、汽车领域:交易环节逐渐弱化,销售和服务高度关联 猎云网注:戈壁在汽车领域投资案例:普强、卡拉丁、车置宝、Autobot、车萝卜、汽车大师、优购汽车、今韬新能源、维C理财、车到加油等。 说一说我们对汽车行业的观察和判断: 首先,交易是个大市场,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包括新能源车这种新车的形态和逻辑,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随着车本身保有量的增加,销售和服务的分界线已经不是很明确了。我们还是看几块吧,一个是交易,除了新车交易,二手车交易市场也越来越旺盛,车本身交易频次的变化在影响着车的持有人对车的看法。还有就是服务这块,如果我们再单纯的把车看作是一个销售主体的话,那么平台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和用户缺乏长期联系。 车厂投的广告每年都在不断减少,原因就是大家对车已经足够了解了,教育市场、普及市场的阶段渐渐过去。大家考虑的是,有了车,我怎么能让它使用的更好、运行的更加顺畅,从这点来看,人们对于服务肯定是有更大、更强烈的需求。 服务的认知度会越来越高,销售和服务之间的联系也会更高,界限可能会越来越模糊。车主不在乎他是从一个4s店还是从一个服务商买的车。交易环节本身在整个汽车行业的位置可能会有点弱。而随着车联网的发展,车体对用户的把握度也是逐渐增高的。到后面就基本知道这个车卖给谁了,对车主的情况和驾驶习惯也基本了如指掌。其实,销售和服务原本是两套完全不一样的逻辑,但未来汽车行业的D2C模式会越来越多。 (详见如同量子跳跃,车行业可能转型全新业态) 戈壁绿洲计划媒体开放日:汽车专场 2、旅游行业:旅游金融toC & toB都旺盛,个性化服务是大趋势 猎云网注:戈壁在旅游领域投资案例:途牛, WayBlazer, 十方旅行,爱去,游多多,下一站,黄包车等。 旅游这个领域我们从两个大方向在看:一个是金融服务,另一个是服务体验。 首先,面向C端的金融。用户在旅游方面消费的单价越来越高,这牵涉到整个金融产品怎么和他们结合,让用户的财务在不受太大影响的情况下也能够比较顺畅的出行;另一个就是从B端到B端的金融服务。和传统行业一样,互联网旅游公司也有资金需求和资金压力,他们也有存货的概念,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待消费的金融产品。从这个角度来看,基于旅游的金融是非常有前景和前途的,我们会和机构伙伴共同投一些旅游金融类的公司。 当下,旅游的趋势还是个性化。我们细化到几个层面:产品、流程、到落地以后各种各样的外延,包括我们过去说的居住体验,这里面就存在很多个性化的需求。可能在客栈这块也会出现类似管理公司的机构,负责酒店管理运营的,因为自己建造的成本高,也很难选到好的地段。 还有就是差异化的服务体验。现在,用户基本上对于到哪去、玩什么都很明确,但在体验上面的差别还是很多的。我们尝试过很多,像让这些达人带你去玩等等,这些角度都很好。我们发现最最最主要的点还是——能够通过长时间的收集和累积,把一些非标产品的可替代或者可比较的产品提供出来,结合一些数据,让用户有一个相对而言能够主动选择的决定权。 另外我再说说酒店: 所有人都认为旅游行业在中国可能是最大的增长市场,酒店这个行业的现状是:还在用传统的方式经营,以比较标准化产品为主。在现在平台、OTA这么发达的情况下,其实标准化的产品议价能力是不断降低的。特别是大城市和旅游城市,酒店的标准化产品的供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大于需求了。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