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内容运营该怎么做,全在这里了

发布时间:2016-07-15 16:20:13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运营狗工作日记
导读:广义的「内容」,包括音乐、影视、广播、出版等方面。比如,前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加盟小米后就负责内容运营,这里的「内容」就是从广义上说的。

哔哩哔哩的年终盘点

内容运营该怎么做,全在这里了

网易新闻的专题

 

内容运营该怎么做,全在这里了

什么值得买

内容运营该怎么做,全在这里了

好奇心日报的深度内容

b.用户产出

内容由用户策划、制作产出,就是经常说的UGC或PGC。但现阶段互联网产品展现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经过二次加工的,所以这里说的用户产出,其实是UGC+二次加工。

「二次加工」不是指修改用户的内容,而是通过产品策略或人工运营的手段,去优化内容展现形式或优先级排序。用以下3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知乎

知乎是UGC平台,timeline里选取展现的内容是靠产品策略完成的,完全没有运营人工干预。保证tl的干净是知乎的底线,即使一直没找到很好的盈利方式,也不会干预这里的内容展现。

 

内容运营该怎么做,全在这里了

案例二,猫眼电影

下图是《美人鱼》的短评列表页,可以看到电影上映7天后已经有了35W的短评,但浏览用户肯定只看最上面的几条,所以优化短评排序是非常重要的。靠人工排序肯定不现实,因为量大且主观因素太强,所以要靠策略排序,目标是找出优质的、受欢迎的短评。

 

内容运营该怎么做,全在这里了

案例三,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通过算法,为用户推荐有价值和个性化的内容。从用户的视角来看,每次打开这个app,都能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就是很好的体验。

除了官方产出和用户产出之外,还有一些执行中的细节其实也很重要。比如内容的排版、帖子回复的预埋,都是内容运营必须要做的事,会影响项目的最终效果。

如果内容的排版乱、段落不清晰、重点不突出、配图不合适,这篇优质内容在用户看来就不再优质了,很可能就秒关。因为肯耐心看完内容的用户越来越少了,大家更多的是在扫内容。

如果没有在帖子的前几楼预埋回复,就不能保证评论区的舆论导向,会影响整个讨论的氛围,从而影响话题的效果。更严重的是,如果前三楼有人质疑或谩骂,就可能毁掉这个项目。

这些执行中的细节,看似是小事,但会影响用户的阅读体验,以及内容运营的最终效果,所以要对这些细节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每个环节都执行到位。

5.PUSH推送

PUSH推送只是一个普通的功能,每个APP都可以有。发或不发,给谁发或发什么,都是运营人员可控的。但这个功能好像有魔力,让用过它的人欲罢不能。因为PUSH是产品直达用户的最近通道,可以让用户在无意愿、无场景的情况下启动APP,是快速提升产品数据的捷径。

所以,对于PUSH资源的管控,甚至比文案和内容本身更重要。如果肆无忌惮的使用PUSH,会伤害用户体验,APP也会被卸载。

一般情况下,PUSH属于内容运营的工作范畴,所以这里用一个小节来讲讲我的看法。

①完全精准的PUSH推送是不存在的

很多朋友说,他们可以按照用户特征、操作行为、内容分类等纬度,做精准化PUSH。听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完全精准,肯定会有一定量级的无关用户被覆盖,因为用户的状况太复杂、太不可控了。

即使每天用Keep的用户,也有可能被提醒健身的PUSH打扰,因为用户的作息时间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规律。

即使是一个十几年的曼联球迷,也不一定喜欢虎扑在比赛过程中,不断PUSH进球消息,因为这时候他很可能在看直播。

即使推送的逻辑再清晰,人群再细分,也会打扰到用户。所以,只能努力去寻找产品收益与用户体验之间的临界点,在用户可以忍受的范围内,提升产品的收益。

②让每条PUSH都有点追求

不管什么类型的APP,都在盲目追热点,跟风使用网络热词做文案,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个使劲浑身力气的标题党,去推送已经烂大街的话题,内容却毫无创意。

我反对PUSH这样的内容,对产品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从产品收益的角度出发,PUSH应该体现自己的特点,要有独特且符合产品定位的观点,这就是我说的「有点追求」。

毫无差异化的PUSH用户不会买账,还会降低产品的美誉度,甚至被卸载,这个损失是非常大的。或许正是因为只看到PUSH的拉动效果,但看不到PUSH导致的卸载数据,所以才让大家这么无所顾忌。

③由高level员工掌管PUSH资源

对于PUSH来说,不仅标题和内容是重要的,频率、数量、时间点等因素也非常关键。所以,只有加强对PUSH资源的管控,才能将整体效果最大化。

但是如果让一名普通员工负责PUSH资源的管控,可能会因为视角和信息量不够,做出不合理的判断;也有可能因为其他同事或上级施加压力,而被迫顺从。

如果换成一名高level员工负责,如经理或总监,那么对项目的把控会更到位,接收到的信息更全面,更有利于做出更合理的决策,也完全有能力承担更大的压力。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