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一款卖票卖到83亿估值的APP是怎样炼成的?
这个阶段,作为猫眼电影前身“美团电影”立项,基于美团自身的基因从团购切入电影行业。通过销售数据分析发现种子用户和电影行业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推出“团购电影票频道”。完成了产品的基本形态,包括电影资讯、影院拍片信息查看,聚焦在线售票。 凭美团网用户基础和票价补贴在一二线城市迅速崛起。作为美团整体布局的T型战略中的电影垂直品类,实现了移动化和去团购化。产品设计、产品运营和线下运营都重点推广“选座购票”。 3.2 第二阶段:持续增长期 (覆盖版本 V5.0~V5.7) 3.2.1 关键版本解读V5.0版本界面截图 V5.0和V4.0相比引入了UGC属性,在产品上的表现就是增加了“社区”。进一步的增加用户在猫眼的粘度和活跃度以及停留时长。 其实笔者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像这种可以可以直接变现的产品好好做好自己的工具属性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做UGC做社交。这样对产品本身有什么好处呢? 当横向对比一下该阶段的其他的APP,如时光网、格瓦拉等等。猫眼已经是行业第一了,所以猫眼这时候要做的可能是超越自己。自己不甘心作为一个工具类产品,况且引入UGC属性可以大大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长,这时候用户下单购买电影票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还可以通过这样收集作为一个工具类产品收集不到的用户数据,为自己以后的产品策略提供依据。 这个阶段产品做了架构调整,基于之前版本的一些社交化的功能埋点和用户数据的积累顺势推出了社区功能。并通过一系列的版本迭代将此模块及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优化和修复。
另外,除了优化在线选座的客户端体验、提高影讯内容的完整度。在“社区”栏用户可以订阅话题,和其他电影爱好者发帖交流,把影片信息和社区内容关联起来,做相关内容推荐机制。通过扩充影片信息、用户等级、猫眼认证等功能提升用户活跃度。 从App store中的用户评价看出,这一阶段产品上主要面临的是产品新上了支付功能流程经常不通顺,退票流程周期长的问题。 3.2.2 App store用户评价猫眼自身对用户的补贴政策也在发生改变,从一种疯狂补贴走向理性补贴的阶段。通过对补贴政策的调整,来测试用户的忠诚度。所以,这个阶段的差评重点关注的应该是与补贴相关的。 配合运营团队的线上1元购票活动,给猫眼带了很大的量的同时,也因为“新用户”“老用户”规则界定不明确、支付及退款流程存在断层的情况引起很多用户的低分差。 3.2.3 运营情况
这一阶段运营的增长驱动力主要是接入的社区内容和话题,和一些线上拉新的优惠活动。上线的新用户优惠活动,由于产品规则上新旧用户的界定不明确,导致用户在参与过程中出现很多类似无法享受优惠价格的问题,降低了用户体验。 3.2.4 阶段综述在当前阶段完善了基础功能外的同时已经累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开始尝试深入电影产业链探索“互联网+电影”。通过对用户的精准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带动和提升行业整体运营效率。 3.3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