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几件不起眼的小事,告诉你看不见的收益也有价值
案例二:内容带动交易 如果只是卖货,那拼的是商品和价格,这个领域的竞争太惨烈,大多数商家都没有核心竞争力,比如海淘。 如果用内容带动交易,可以先通过内容赋予商品更多的意义,比如传达情怀或讲感人的故事,给用户更多消费的理由,不只是比价。 执行这个策略,需要分别有人负责内容和交易。交易方向的收益就很清晰了,交易额或利润是多少,但内容运营的同学就很难衡量收益了。如果页面UV高,那很可能是因为商品价格便宜,有吸引力,和内容可能没关系,甚至用户或许都没看内容。如果页面UV低,那或许是因为商品不给力,但没准会被领导认为是内容做的不够出彩。 简单的说,卖的好不好,和内容有多少关系?无法衡量。下面两个案例都存在这个问题。 ⑩礼物说 这种案例很好找,随便打开一个购物类app就能看到。比如,礼物说需要给用户更多的理由,希望转化购买用户,所以就会不断的策划这种推荐类内容。 猫眼电影 这个页面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策划,我截了其中的四分之一。下图页面的「戳这里」,是购票入口。是典型的内容带动交易的案例。 案例三:内容填充 由运营人工去填充或编辑内容,组成产品的内容库。但人工创建的内容,对产品带来的收益,是不可预估的。 比如,音乐和电影类的app,单条内容可以通过抓取或合作引入,但具体真的做到专业、规范、有特色,就一定要通过运营的加工。有的音乐app,为了保证自己的音乐归类是合理的,请了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去逐一的给音乐打标签。这样做的收益是,推荐给用户的音乐会更精准,是用户体验的核心环节。 案例三并非典型,不具广泛的代表性,就不展开描述了。 案例看完,说说我对隐性收益的看法: 1.隐性收益是有价值的 数据,不是衡量运营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而是主观判断的工具。绝不能因为从数据上得不出结论,就认为这件事没价值。 数据的作用,在工作中的价值体现在项目管理和上下级沟通。所以,对数据的依赖要适度,要分清场合。单纯围绕数据去做决策,很容易跑偏,也可能会丧失一些很好的发展机会。 人类智慧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单纯只看「数」不信「人」,就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只要我们认为决策合理且有收益,就不需要死板的论证过程。所以,我坚定的认为,隐性收益也是收益,是有价值的。 2.决策是关键环节 虽然主观判断是重要且有价值的,但前提是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是达成隐性收益的核心环节。 难点是,这个环节没有任何成功经验,毫无规律可循,完全依赖决策者个人素质,也会受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非常不可控。所以,即使决策者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思维,也不代表不会做错误的决策。 所以,运营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有试错的心态,有承受失败的胸怀,最重要的是有及时调整和止损的能力。 3.追求更好的效果和体验 保证隐性收益的存在,就必须杜绝急功近利或唯kpi的心态,与更多有追求的员工一起工作,保持相对宽松和自由的团队氛围。 隐性收益相关的事,一般不是在维护基础工作,而是去追求更好的效果和体验。比如启动图,完全不必花费这么多时间去策划;再比如电影库,也没必要去做故事背景、幕后花絮、经典台词、电影原声等等。所以,鼓励和支持团队去做这样的事,实际上是在打磨产品。 如果一味追求显性收益,盯着自己KPI不放,就可能出现大家各扫门前雪,而不去积极探索的情况。这种不思进取的风气,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是最可怕的。 写完了。 韩叙,十年运营。创业时感受0到1的艰辛,百度时感受海量用户的玩法。目前在猫眼电影。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