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产品经理揭秘:为何机器人无法取代app?
其中一个作为补充的功能就是那三个菜单按钮。有了这些菜单栏,企业账户就可以为它们的功能服务创建快速访问通道,而无需依赖于信息提示或者公告。比如,广州地铁官方号的功能菜单界面是这样的: 这些选项不仅可以发送关键字,他们也可以打开网页。以这种方式调用Web应用程序可以识别用户。他们甚至有大量的JavaScript API处理来集成应用中的其他功能,甚至对蓝牙信号做出反应。 OA服务器获得了收发资金的能力。账号可能有二维码(QR码)—— 既是针对账号本身,也有可以发送额外数据的参数化账号。官方账号不仅可以向用户发送头条新闻,如果他们愿意,还可以将账号绑定文章,让用户可以直接通过app评论,以及打赏。 所有这些功能都和聊天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就是很棒! 虽然这些疯狂的想法都已经围绕在我们身边了,但那些美国西海岸的破坏者又开始想用机器人塑造怎样的未来愿景呢?让我们以微软最新发布的聊天机器人Bot Framework为例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以下是他们设计的聊天机器人帮我订pizza的方式: 好家伙!为了让pizza机器人明白我要什么,我需要敲73下键盘!而且这还是在它已经知道我叫什么名字的情况下了,要是不知道,我还要跟它自我介绍呢!在它的热身阶段,我真的好讨厌它。拜托!按完这些键盘我都饿到不饿了!好吧,那我们不如打开一下必胜客的官方账号…… 16步搞定,什么都不用说了。这16下键盘甚至还包括了解锁码。订完之后,必胜客还给我发送了一条可以随时跟踪外卖的链接入口: 好吧,这不一定是Ray的,但它真的是pizza。而且我无需离开我的聊天应用转移到其他应用去就能获得这个pizza了。 在上述交互的对比中,微信胜出的关键是其app里面集成了安装、登录付款和通知等选择。可见,最优化与UI里面的对话功能无关。 其实并不需要太多详细的分析,就能指出最近那些机器人和其他会话UI专利的愚蠢之处: 这种可以处理上述类型任务的机器人的概念实际上一种对于拟物化的好奇。一个通讯录应用程序以同样的方式也许也可以展示出一张联系名片。会话式UI也在数字任务上应用了一种拟物化的功能。通过这种形式,它们也不再服务于任何目的。像上述一些小小的客套话会转化成“请”、“谢谢你”等用于有序地下一个pizza单,但是人们对话的残余部分就不再是某种有用的工具。我开启这个对话只不过是为了在联系人程序里找到联系方式。最后,完成订单仍需要人工打电话。 根据一个单纯的对话,针对一项给定任务来设计的UI,只会让我们放弃了各种各样的选择。否则UI中就要展示出任务的每一个方面(价格、尺寸、配送地址等等),以及它们是如何安排的。比如必胜客的官方账号就做得很好。 所以,我们可以把中国过去几年的尝试视为“伟大的会话界面实验”。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