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首位产品经理:Punk谈做产品与创业
我觉得整个行业,对产品经理或产品策划的价值传递上,是比较浮燥的引导。现在看到大量的毕业生或互联网工作者,或者是说整个互关网行业,对产品策划似乎过于热衷了,大量的学习充斥在产品的视觉设计、交互、原型上面,我不太习惯这种气氛,所以这些年来,很少参加行业沙龙或产品交流会。或者说,我喜欢小范围式的交流吧。因为我认为产品策划的成功与否,与策划者本身的综合素养是非常相关的。 对我而言,合格的产品经理应该有足够的经历及团队实践,真不是有 idea、喜欢互联网就能做的。所以,我一直鼓励我的产品团队,应该主动开拓自己在艺术、哲学等领域的经验,同时保持丰富的生活体验,勇敢尝试些灰色的事情,多恋爱,好好体验。 早期的互联网,做个人站长的时侯,大家都没有产品策划的概念,从业者也没有机会系统学习什么产品知识。所幸的是因为一直在从事相关工作,无形中都在实践中吸收了,想起过往的从业经历,留下来的只有对过往团队的感恩。 最为感激的应该是 Daniel 和 Tony(腾讯五大创始人中的两位),因为他们与 Pony 一样行事低调,不求光芒,年青时我比较张狂,是他们私下循循教导,既是兄长又是师长。我很清楚自己的心结,总希望自已能做好一点,至少拜见老领导时能给他们长长脸吧。因为他们的影响,所以在产品策划上,我总是用笨方法,老老实实一遍又一遍的将自已变成用户去操作产品、业务、运营的全流程,努力寻找并推动解决方案落地,不要把自己太当一回事,也不要把需求方太当一回事。总而言之,对产品人员而言,不限于产品的综合能力是关键。遇到太在意分工、职权和去埋怨业务瓶颈的产品人员,赶紧干掉就是了。。 运营与策划是合体 产品与运营本身密不可分。反观初创公司里对这些也越来越细分,真的比较担心。 早期分工过于明确导致的现象是,做产品的说运营不给力,做运营的说产品太烂,做需求时又出现产品需求和运营需求之分,貌似像对手一样。我以前做产品经理的时侯,好像没有过这样的烦恼,因为整个产品的输入与输出工作,都在产品经理的推动之下,不管是产品的数据还是运营方式,都是作为产品经理去承担或推动的。如果是初创公司,最好不要细分这些岗位吧。 初创公司的运营体系搭建 初创公司也分很多种,主要看团队规模和所处的行业要求(说白了就是看启动资金多与少及行业本身对此的专业区分度大不大)。如果按最初期的小而美团队建制看的话,从创始人层面,运营是大而全,除了研发以外什么都做,什么都管的,所以在我的认知里,早期不必分开搭建,最好都是在负责运营版块的合伙人下面。因为早期的团队人才引进,绝对是因人设岗,同时又是粗放式的岗位设置,不可能有太多细分,范围粗一点,有利于早期核心员工的综合能力提升。 补充一下,如果是大运营的概念,则同时包含了市场岗、产品岗、销售册。建议在初创期,简单分为 “产品运营” 和 “市场营销” 两个方向去区格它们,这样会更聚焦一点。“产品运营” 的重点是产品如何实施、持续的用户价值挖掘、长期的用户规则,日常运作机制及互动机制,属于内功型,“市场营销” 的重点是外部合作、分成机制、品牌包装、渠道管理等,属于外功型。 运营团队怎么架构,需要哪些岗位合适? 互联网平台类型的运营团队作所需要的类型人才大体类型分三种,具体岗位的编制多少及比例就看所处行业的重点了:
基于以上的岗位所涉范围,对所负责的中层管理或合伙人层面其实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相关负责人不仅要懂业务,还要了解产品节奏,自身有一定的早期资源用于商务拓展,最后有一定重点攻坚的能力(早期的核心团队必须有这个能力啊)。 商业化产品,如何在盈利和用户体验之间平衡? 我不太习惯用 “商业化产品” 去给产品贴标签,用 “产品的商业价值挖掘” 比较容易接受。 从来不觉得盈利和用户体验之间是对立的,所以我觉得平衡之说不太恰当。能够长期提供价值的产品,代表着其上下游的生态链中自然而然的有许多可赢利的业务在产生了。良好的用户体验即代表着支持这些体验的生态链已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上面的业务应足够满足收入或盈利的可能了。 用另一种角度来说,应该是,要做到收费让体验更爽。(至于是向 C 端还是向 B 端收费,视产品生态而定了)。比如说,现在的比较流行的直播秀场类产品,如果你不向 C 端用户收费,怎么满足为大量的金主来存在感的诉求。 事业与生活 因为一直在创业,所以已习惯了不太稳定的作息和生活。已婚人士和单身狗最大的区别,应该是要考虑家庭的支持。前方打战,后院不能起火。昨天 LP 微信我说:“这周在家里只吃了两次饭”,言下之意是最近外面的应酬或加班多了点。因为有了两个娃,所以 LP 也希望做爸爸的常在家里和小朋友互动一下。就是这些简单的诉求,一旦创业,总有一定的取舍。 中国大陆的竞争环境本是如此,更多比你优秀的团队在奔跑,你总要保持节奏不掉队才行,千万别被媒体上那些高大上、华丽丽的创业鸡汤给忽悠了。创业过程,就是一个身心俱累的过程,我相信谁也不喜欢加班应酬什么的,有时间看看电影、画个画、玩音乐多好。不过国内的创业环境和国外不太一样,我们的创业的主流思想还是以创富为主(最好同时也有梦想,不过得在经济基础之上,投资人可不是慈善家),自然而然要讲究效率,团队对领头人有这个快速成长和壮大的期望,咱不能带头打击积极性。 幸好家里人都能理解创业需要的付出,我和太太都属于比较开明超前的,能享受自己的生活状态,咱不跟别人比。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