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最流行的APP设计是什么?比如,Facebook那样的
卡片和行为模式 卡片最适宜拇指操作。这听起来非常原始,对不对?但这却是移动端卡片设计流行和易用的最重要原因。 用户认为卡片简单易懂的原因在于数字界面卡片来源于实物卡片。想想你如何玩扑克牌,你可以堆叠、展开、翻转、折叠它们,并把他们放在另一个容器里。 数字卡片具有同样行为方式,用户不必考虑事情如何发生,自然而然的创建舒适的用户体验。 在数字领域的应用程序中,卡片式设计提升了操作行为体验。这个隐喻实现了现实和虚拟的无缝衔接。 (Photo credit: Tumblr ——left, Google Now ——right) 根据UI设计师Chris Tse的关于卡片的演讲所说,当用户与卡片进行交互时,可以分成几种行为模式。卡片通常会做三件事:记录信息、用信息吸引用户或提醒用户信息。根据卡片内容元素,将卡片进一步细化为不同类型容器: 叙述:卡片以瀑布流形式出现,同时创建事件发展的时间轴。 想想Medium如何使用卡片快速浏览,然后采用线性流程交付故事的细节。 (Photo credit: Medium) 发现:卡片能让相关内容自然地呈现出来。 采用网格或瀑布流布局时,使用淡入效果展现卡片,会让用户觉得好玩和身在其中。看看下面Spotify的卡片模式:当你向左或向右滑动,展现符合你口味的歌曲。 (Photo credit: Spotify Android App) (Photo credit: Spotify Android App) 对话:由于卡片是相对独立的,他们能够完美展示正在进行的对话。 在下面的WeChat示例中,请注意界面如何使用接近性原则创建卡片,靠得非常近的用户头像和文本自然地形成了一张张卡片。这两个元素并没有相连,但通过物体间的相对距离,我们认为互相靠近的两个元素看起来属于一组。 ( Photo credit: WeChat) 工作流:卡片可以将待办事项快速归类。 例如,用Evernote你可以创建不同笔记或待办事项的卡片。当你删除它们时,剩余的卡片按照初始顺序重新排列。 (Photo credit: Evernote) 现在,让我们从多设备视角考虑卡片。在应用中,卡片作为承载内容的容器存在,不同用户可以在其他应用、设备上浏览查看。回想一下AirDrop的示例中,用户之间可以传输信息卡片。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