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产品心理学(二):张小龙和乔布斯的产品境界
如果你项目的定位在于成年人,那你就得洞悉这类群体的心理特性,首先这类群体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体验你产品定位的与核心价值无关的功能,他们只乐意体验产品的基础功能,大部分需求都是需要被砍掉的,比如做互联网金融产品,你确定理财群体还有精力在你这上面进行社交?比如互联网房地产的项目,你确定他们看房之余还在这上面发个朋友圈? 启示2) 还有被炒多年,一直没有成绩的社交电商,虽然社交与电商放在一起确实是个吸睛的噱头,可是站在心理学角度是不成立的。 首先互联网购物绝大部分都是有目的性的,大部分用户不会每天无目的性的浏览电子商务网站,只有极少数人,闲人等点开这个看看,点开那个看看,突然觉得某件商品很钟意就下单了,首先这类人买过来的产品实际上没用,因为社交电商都是通过推荐无目的性的购物,而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是:我们购物都是有目的性的,而那些逛街淘来的,暂时觉得钟意的产品我们绝不会犯第二次,也就是说,用户通过提醒自己记忆的心理来告诫自己:不要购买那些生活中本来不需要的商品,你已经犯过错误了。 而社交性质浓厚的电商平台恰巧是违背用户“记忆心理”的特征,所以一直没人做成功,将来也不会有!它是违反人性的噱头,也许你会反问:谁说社交电商就不可以做有目的性的电商了?如果你定位在目的性的社交电商,还不如把社交二字去掉,用户是有目的性的购物,淘宝,京东,亚马逊等都能满足,比如我就要买一本书,我已经知道这本书的名字,搜到名字下单即可,你的社交属性不仅没有起到黏人的功效,更会让用户产生逆反心理,那些社交电商就是这么死掉的。 启示3) 不要刻意去定位你的用户群体,产品定位与气质自然会吸引它本该有的用户群,如果八字没一撇你就擅作主张把用户群体划分好了,等于无形中结了一张网,让产品运营处处为难,而且这是极为感性而且狭隘的做法,可以说徒劳无功,到最后很可能连产品都做不下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用户群体是由产品功能决定的,不是你BP或者PPT里擅作主张的定位,即我们能做的只是用心做产品,用心开发,用心筛选,确立优先级,果断的砍需求,切勿提前预言用户,并在此基础上天马行空的想象,铭记一点:用户选择了产品,产品决定了用户,这是一个后知后觉的过程,不存在先知先觉。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先知先觉的PM,像乔布斯一样,可以不用做用户调研,直接用预言做产品,可但试无妨,在佩服你的勇气之外,有一点要说的是你要承担超高失败率的风险,乔布斯的伟大之处在于创造性的开发功能,其中典范就是祛除实体按键,用屏幕按键取而代之,试想这样创造性的需求是不能为调研数据为羁绊的,因为屏幕按键的心理需求,在其未开发出来之前,连用户都是拒绝的。 如果你的需求也是开创性的,也无做调研的必要,因为调研来的数据会让你失望,但是不代表它没有市场,与此相反,它甚至可能成为一款爆品,用心理学角度分析就是:用户都有其隐性需求,这是连用户自己都不清楚的,在其隐性需求被挖掘出来之前,他们大多数会拒绝这样的需求,一旦有人做出这样的产品,用户的隐性需求便会被刺激到,形成难以想象的蝴蝶效应,苹果就是这样崛起的,乔布斯深谙人性精髓,洞察到群体隐性心理的重要性,而不相信用户说的话,用户提供的数据,这是对产品经理启示意义重大的一个桥段。 案例 2:微信与苹果的对比 有人可能会诧异,一个App和一个硬件怎么可以进行比较?当然可以!我们可以对实现这两款产品背后的逻辑进行比较,嗅觉灵敏的产品人看的是产品背后的,能支撑其运营的框架,譬如一款产品的某个点,抓住了某些人的心理,譬如哪些需求是站在逻辑上成立,但在心理上不成立,那些逻辑上成立最后失败的项目很多,因为它们违背了人。 产品最终是要回到人身上的,而不是回到一个逻辑上面,需求从人出发,最终落脚到人身上,形成“心理闭环”,而我们举例的微信,和苹果,大家都知道他们已经不存在站在逻辑上成立,站在心理上不成立的问题,那么它们的存在就对产品人有启发意义,这里不再用竞品分析的语言来对它们各个击破,我们来分析两款产品设计的背后运用了哪些心理知识。 谈起微信就得提及微信之父张小龙,可以说没有张小龙就没有微信,腾讯也没有那么顺利能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这里不说其对腾讯的贡献,我们只站在产品的角度来分析微信背后的哲学,张小龙是技术型产品,其思维方式受代码影响,当应具备形而上学的哲学观念。 在他的公开课我们也能直观的感受到他的思想很有魅力,充满哲学意味,比如在开发摇一摇这个功能后,有许多产品纷纷模仿,而张小龙却表现淡然,他认为其它产品的抄袭根本对微信产生不了影响,当然这句话硬气的背后不是微信有腾讯巨大的流量,而是对人性拿捏的一种自信。 比如其它产品的摇一摇是“摇一摇+”模式,而微信把这个“+”去掉了,当去掉这个符号时,才是真正有远见的地方,因为那些被加上去的功能会限制产品的功能,让人们操作时没有想象力可言,也是属于边缘化的功能。张小龙把其对世界的理解充分运用到微信这一款产品上,如今这款产品已经有接近五百亿美元的市值。 感慨之余,我们或多少得到一些启示:那些能真正走到人群中,被时间和大众能接受的产品,不是有几个功能,就可以随便成功的,产品要想成为爆品,首先产品经理必须有远见,而产品经理的远见就体现在他对人性,心理,哲学这三大分支的理解程度上。而据张小龙透露,微信背后的产品观是人性,比如“贪嗔痴”,作罢,微信的需求处处能抓住人性的缺点,比如漂流瓶,摇一摇,这是产品人需要学习的地方,当然不是抄袭微信某个功能,我们要学习做一款产品背后的方法论。 另一款产品是苹果,说起苹果就不得不说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乔布斯。乔布斯的性格非常古怪,比如他上大学时光脚,在冬天也是!你能想象到在你上大学时有个这样的奇葩?除此之外他不尊重人,在股东大会上他会脱了鞋,把脚放在桌子上,弄得臭气熏天,却表现的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除此之外他还羞辱员工,抛妻弃女等……总之他人品坏透了…… 这里为何要提及乔布斯古怪和粗暴的性格,因为我们要分析乔布斯性格背后的东西,这些东西正是催生苹果诞生的灵感,那就是乔布斯作为一个产品经理的创造性思维,他是一个不受陈规旧矩所束缚的人,在他眼里没有法则,一切法则是可以打破再创造的,因此他觉得自己可以享受到上帝一般的“特权”,正是这种优越感让他可以直接忽视用户调研直接做产品,我们需要正视一个问题:他真的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品极差的产品经理么?时间告诉我们他不是,在做产品其表现出来的视野和勇气让世界震撼。 启示1)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