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环2秒杀Apple Watch,全网首发对比测试
我们选择了几种粗细类似手腕的物品,作为测试介质,有常见的卷纸,自用的乐扣水杯等,按照真实手腕佩戴的状态依次将几个设备戴在相关物品上,确保各自背部的心率传感器能紧贴测试介质,为了公平起见,我们采用同样的环境和测试方式,同时,为了测试更加全面,我们把此次非人体测试场景具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第一轮固体介质测试先开始。 固体介质(卷纸、金属水杯) ▼ 依照以上人体心率测试顺序,首先出场的还是Fitbit Blaze,由于Fitbit Blaze是不间断式检测(感觉测完就要没电了..),所以笔者特意多观察了一会儿,在测卷纸时出现了不断跳动的心率值,随机截取一个结果93次/分,而在测试金属水杯时却始终没有结果; ▼其次是Apple Watch,在测量卷纸时得出结果37次/分,在测量金属水杯时更是爽快地给出了74次/分的结果。 ▼ 国际惯例,最后是小米手环2,在看到这个结果时我竟然有一点意外,但更多的是惊喜,在测量卷纸和水杯时小米手环2痛快地给出了“×”,准确地判断出非人体组织。 固体介质测试结束,相信大家对以上产品都有了基本的认识,下面继续进行液体介质测试。 液体介质(雪碧、玻璃水杯) 液体介质测试,我选取了身边没开口的雪碧和玻璃水杯(雪碧是不是得给我广告费!),玻璃水杯装上纯净水,二者的身材粗细与手臂相当,佩戴手表/手环在同样的位置,保持静止后开始测量。 ▼ Fitbit Blaze:在测量雪碧时,始终没有心率结果,而在测量玻璃水杯时却得出了104次/分的心率值,同固体介质测试时得出的结论相当。 ▼ Apple Watch:苹果手表,在测量雪碧和玻璃水杯时都能快速地得出心率结果,随机截取一组数值38次/分和74次/分,仿佛没有经过大脑。。。结论也同固体介质测试时相当。 ▼ 小米手环2:佩戴在同样的位置,惊喜总是很出乎意料,小米手环2在测量雪碧和玻璃水杯时双双给出了完美的“×”,似乎在质问:“四不四当我傻!” 截至目前,小米手环2都准确给出了非人体心率测试应有的结果,而知名品牌Fibit Blaze和Apple Watch均未能完成准确判断,不服?接着来! 气体介质(空气)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