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网盘一个个倒下,这里有一份能让你用到老的存储指南
设备型号看个人购买能力和功能需求选择,因为他们是买软件送设备,并且硬盘另购。 对于究级用户来说,折腾是永远没有尽头的。从自建的 FreeNAS 服务器到到专业的 NetApp 存储集群,甚至到配套 EMC 磁带库——存储是一个入门门槛极低,但又几乎没有终点的“兴趣爱好”。对于这些用户,大概也不需要我们的过多指引。 数据也可以埋云里,然后获得千千万万个分布式存储 对于对数据的可靠性非常严肃的用户来说,本地加联网的形式并不达标。 因为断电断网会导致无法远程读取,而且物理损坏也会造成数据丢失。 于是在咨询了爱范儿美国分部的技术大牛后,获得了云服务器存储方案。 具体形式为利用云服务器架设自己的云端存储服务,并配合购买提供商提供的备份服务。这样的优势便是能够借助其服务器提供的更高的 SLA 来保证数据几乎永久在线,且极其不易丢失,缺点就是需要一定服务器配置基础,好在现在已经有了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案,开源和收费皆有。 技术大牛推荐的开源的项目为 ownCloud,其优势是拥有开源社区为这个项目不断更新,在使用上除了云端存储基础需求外还提供文档版本管理和回档,被技术大牛形容为个人版的 Dropbox,具体配置方式可以查看官方支持页面,有文档和视频教程。 最后的友情建议,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筐里 在与技术大牛的聊天过程中我们互相交换了各自的意见,他表示: 微软不靠谱,微软瞎折腾不是一次了。今天,微软发邮件告诉我 Windows live Folders SkyDrive OneDrive 的 15GB 存储空间马上要变成 5GB 了。 目前我的方案其实是对于有一定的技术背景的人非常容易实现的,而且在有足够高的可用性以及冗余度的同时,成本并不高。 需要访问常用的资源时,我会选择 Google Drive。方便、随时可用。不过缺点是不能存放、同步机密资料。确有需要时,我会 SSH 到家里的工作站中寻找资料。 在线备份,我使用了 BackBlaze。无限存储空间,每天自动增量备份。加密使用了 AES,当然敏感信息,例如 GPG key, SSH key, S/MIME cert 等在网络备份之外。 在我的 Mac 上,一直插了一块 Time Machine 备份盘。每个季度,我都把备份盘取下,放在银行保险柜里,并把保险柜里的一个季度老的硬盘取出,作为下一个季度使用的备份盘。在极端情况下,例如入室盗窃发生时,或者没有关窗子导致电脑泡水时,我最多立即损失三个月的数据。 每年我会特别做一次 Time Machine 备份,将备份盘交给离我足够远的朋友手中,这样在区域性灾难——例如洛杉矶大地震——发生时,即便本地银行保险柜完全损毁,我仍然立即可以得到一份数据让我可以立即去苹果商店买一部新的电脑,恢复工作。除此之外,在回国时,我也时常会携带备份盘,使我可以做到定期的洲际容灾能力。 在旧金山湾区我租用了一个机柜,放置了存储服务器以及虚拟化服务器。我很经常的(通过一个 cron 任务)将重要的、经常访问的数据加密备份在那里。 照片以及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我会上传到 Google Photos 中,RAW 文件我会存储到 Google Cloud Storage Nearline 里。 整体的成本其实并不高,大概购买了四五个 2TB 的移动硬盘,一年有几十美元的云服务费用,私人银行服务赠送的保险柜,以及本来就要支付的机房费用。 俗话说得好,冗余不做,日子甭过;备份不做,十恶不赦!数据无价,总体加起来只需要两千人民币左右的硬件,以及足够小心的对待数据、有耐心的做备份,数据的保护永远是可以完成的很好的。 我现在的方案保证北美大陆沉下去我都不丢数据。至于北美大陆沉下去了我是死是活就是另一回事儿。 当然最后他也给了个人的友情建议: bottom line,不完全把你的工作流依赖于某一个独立服务。 简单说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筐里。 插图来自:JR’s Blog,PlacerDome,Prakshal,Thirstythought,Wccftech 文章来自爱范儿,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