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深度分析:入华两年,LinkedIn为什么没有“死掉”

发布时间:2016-04-27 10:53:20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李北辰的网站
导读:2014年1月,曾任Google和雅虎中国区高管,后创办糯米网的沈博阳刚上任LinkedIn中国区总裁时,向在硅谷山景城的LinkedIn美国同事展示了一副画:两艘宇宙飞船。他告诉总部,L

如你所知,LinkedIn是基于电子邮件和 PC 诞生的全球化社交产品,你终究无法在底层技术逻辑上改变太多(譬如不可能像Evernote刚入华时那样让用户重新注册,这意味着社交关系的丢失);另外,LinkedIn颇为高冷的品牌势能也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汉化之后的LinkedIn并未抓住更大范围的本土年轻用户,依旧为那些拥有海外背景的人群所迷恋,这是他们连接这个世界的最佳平台,他们宁愿继续用英文名和英文履历。总之,若想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独立开发新品就是一个必须要冒的风险——也许其他跨国互联网公司同样认可这个逻辑,只是缺少这样做的气魄——顺便说一句,你可以在如今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之路上看到类似的心态。

当然,变则大变:赤兔将中国职业社交搬至了线下。在不少人看来,在中国这样一个视“个人档案”为机密文件的地方,不太可能完全通过纯线上构建职业社交,换句话说,线上觅得伙伴只是社交的起点。如果说微信更多是将线下关系搬至线上的熟人社交,那么赤兔则借助一系列算法,去帮助人们在线上发现人脉后,通过群组和各种活动在线下加深关系,而毫无疑问,相比于纯粹基于线下“走马观花式”的自由社交,个人品牌线上展示—简单在线沟通—线下交流的职业场景式的社交路径无疑效率更高。而这也是我个人非常看好赤兔的原因。

适应环境,也在改变环境

也许在领英中国内部,资源的天平正在向赤兔倾斜,但也并未忽视双品牌战略的另一端:LinkedIn中文版也在不断增加更适应中国市场环境的功能。

去年底,一款专为中国用户优化的新版领英APP上线(过去两年,“专门中国”的句式绝对可以高频出现),它强化了IM属性,且为中国用户使用频次最高的职位和人脉功能享有了更高优先级的入口,也会利用领英掌握的数据为用户推荐更适合的职位和潜在职场人脉。

事实上,在中国之外的其他地方,LinkedIn采取的是“多APP”策略,譬如单独有名为LinkedIn Job Search的找工作的APP,然而微信巨无霸式的崛起似乎正在印证,“大一统”式的聚合平台型产品才为中国用户所爱。比如说新版领英整合了原本独立的新闻资讯应用 Pulse,内容会出现在首页,而首页顶端还新增了“发动态”和“发照片”——这么说吧,至少我个人觉得,新旧两版更像是两个APP。这也再次证明了中国市场之于LinkedIn的地位与权限。

当然,切换视角,就好比新物种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环境——甚至让整个环境更趋向合作共生,领英的入华也是如此。

在B2B一端,LinkedIn也为中国帮助良多。最为人所知的即是其征才解决方案,迄今为止领英中国已为近600家企业级客户提供了征才解决方案,而不同于其他招聘平台的本地资源,基于广阔的全球人才平台,领英是中国唯一一家提供全球征才解决方案公司,在中国企业对双向人才流通日趋迫切的背景之下,领英的海外优势无疑非常巨大。

除此之外,在入华两周年发布会上,沈博阳宣布领英正式推出针对企业客户的营销解决方案,后者致力于广告营销信息的精准投放——不难想象,由于掌握大量职场人士数据,精准投放变得理所当然。举个例子,一家卖服务器的企业完全能做到将广告投到履历中有IT部分负责人的页面之上。

嗯,从更为宏观的意义上,两年以来,凭借特殊而独特的业务模式和全球资源,LinkedIn正在用技术的手段从侧面助力中国经济发展,而LinkedIn也逐渐意识到,对于一家致力于绘制人类首个“经济图谱”的跨国互联网企业而言,如沈博阳所说,“只有真正帮助到中国经济发展的企业才能受到欢迎,才有可能在这片土壤上取得成功。”

某种意义上,这也正是LinkedIn入华两年来没有“死掉”,反而活得更好的原因。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为您提供文字优雅的原创科技文章;微信公号:李北辰)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