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苹果手机引发的信息自由之辩
当你早晨为一条微博或 instagram 点赞,它们知道了你的兴趣;你给晚上看过的电影打的不及格的分数是制片方日后制作和预估目标受众群的依据;你凌晨时分还在刷朋友圈晒出碳酸饮料和炸鸡亦足以让医疗健康产品服务将你列为潜在病患。 在产品服务提供者眼中,每个用户的自由和隐私都只是单纯的数据而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实用化使得基于用户隐私等数据的免费产品服务越来越有可能成为主流的基础服务。数以千万的用户数据相互拼凑整合才能形成一个社交图谱的大致轮廓,用户愿意通过隐私换取的服务显然可以用来为那些用户付费医院更高的产品做铺门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催生了新的消费形态,而这种以“免费”为最大特征的消费最终又促使用户决定是否舍弃更多的隐私、自由。 面包还是自由 一个讽刺性的事实是,一方面,互联网的繁荣让人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是,另一方面,为了享受繁荣,人们又不得不将自己的自由让渡出去。有时候,他们是心甘情愿的,有时候,也许他们对此茫然不知,有时候,他们将自己的自由和隐私出卖给商业公司,而更多的时候,国家部门则神不知鬼不觉地偷走它们。 互联网带来的开放、自由和繁荣事实上改变了自由和隐私问题的核心。 在以往,公民的自由被侵犯、隐私被窃取等问题是和政府相伴而生的。但是,互联网的诞生和兴盛使得传统的社会组织架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公司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分解过去政府的某些功能,相比后者,这些公司和用户的接触、连接更加紧密深刻,同时,它们掌握的公民的自由和隐私比逐渐不逊色甚至可能超过公共职能部门。 隐私、自由问题逐渐从单纯的公——私对立形态演变成为一个由公民、政府、公司构成相互博弈的利益共同体。 从上述美国历史来看的话,公民的自由并不是自始至终都受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的,但是,我们又必须承认,如果把美国200多年来的历史比作一首主题曲的话,这些侵犯公民自由的案例实际上仅仅是其中若干不和谐的音符。法治、舆论监督等制度性因素总能将这些逆流重新回转到历史的主流中去,而更为关键的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政府的透明程度也远远超过以往,政府并不能完全控制信息的流动、传播。 而商业公司和普通用户的关系融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在一个法治健全、商业伦理成熟的社会中,商业公司和用户之间的隐私——产品服务交易是建立在用户协议和开放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基础上的。泄露、窃用用户隐私不仅不道德甚至会触犯法律,同样是由于互联网大环境的存在,任何商业公司存在上述行为都不可能一直被掩盖下去。在一个信息自由、充分竞争的商业环境下,如果用户看重自己隐私的话,他可以抛弃那些可能侵犯自己隐私的产品服务,选择另外值得信赖的免费产品,或者选择对隐私要求较少的付费服务。 事实上,真正值得我们注意和警惕的是政府和商业公司在公民自由隐私问题上的关系。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实是,现在坚持对抗 FBI 的苹果以及支持它的 Google、Twitter 等公司在棱镜丑闻中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 过半的受访者支持 FBI 解锁 iPhone 来源:皮尤 对苹果而言,如果能获得民众和市场的支持,那么即使同 FBI、司法部一直打官司到最高法院也不在话下,但是现在尴尬的是,包括皮尤、《今日美国》等组织的民调数据都显示,51%的受访者支持解锁 iPhone。也就是说,苹果这次拒绝和 FBI 合作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民意支撑,在商业社会里,用户可以让出自己的部分自由,而现在的反恐大背景下,民众是认可牺牲部分自由的。 这就是现在的商业公司所陷入的困境。美国国内政治风气和现实环境的改变使得公民对隐私、信息自由等的关注关心逐渐淡漠而转向更加实际的社会经济及安全反恐等议题,从某种角度而言,这实际上割裂了公司同用户的关系,使得公民和政府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一个值得玩味的情况是不同年龄层对苹果解锁手机的态度,18~29岁群体中,解锁支持率只有47%,反对者则占了43%。但是这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对解锁的受访者比重开始出现大幅下滑,在65岁以上人群中,只有支持解锁者的一半。 出口民调数据显示桑德斯在年轻人中极富人望 来源:CNN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政纲颇具社会主义倾向,在今年的选战中他承诺免除大学学费、最低工资翻倍以及政府为全民医保买单,而这些空口许诺为他赢得了大批18~29岁的年轻人群体的狂热支持。 问题就在于,这个群体一方面迫切希望改变生活现状,甚至不惜通过社会主义改革达到目的,另一方面,他们却又格外看重信息自由与隐私,对任何政府有可能侵犯公民的行为都保持着警惕。或许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对总统候选人和 iPhone 解锁的态度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他们既希望政府大包大揽下的优渥福利,同时又排斥政府。 吊诡的地方在于,这样矛盾的群体是为数不多的支持苹果公司的阵营。这同时也折射出苹果公司现在的矛盾处境。它以为自己是在捍卫消费者的隐私和自由,然而,消费者对此却兴趣缺缺,它是一家商业公司,现在却使自己陷入了政府和用户都不站在自己一边的境地。 公民的隐私并不是靠着政府或公司来维护的,任何政府或公司也不可能不应该以自由、隐私的守护神自许来维护,在这个开放的互联网时代,自由、隐私既是透明的,也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于互联网的每一个节点、字节中的,它并不需要任何人的保护。 这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公民自由和隐私权。 (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胡勇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