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一部苹果手机引发的信息自由之辩

发布时间:2016-02-29 09:53:16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钛媒体
导读:在这个开放的互联网时代,自由、隐私既是透明的,也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于互联网的每一个节点、字节中的,它并不需要任何人的保护。

201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发动了对美国的恐怖袭击,其后,炭疽病毒威胁肆虐全国,到10月底,国会通过了《爱国者法案》(Patriot Act),授予情报部门空前的权限对美国公民信息和隐私进行搜集、搜查以打击恐怖分子维护国家安全。2015年,《自由法案》(USA Freedom Act)通过,尽管限制了国内情报部门对公民信息的大规模收集,但是,它同时又赋予了这些部门漫游窃听和追踪独狼恐怖分子的权力。

2013年,前 CIA 工程师斯诺登(Edward Joseph Snowden)的叛逃使得美国情报部门的“棱镜计划”(PRISM)大白天下,被曝光的文件显示,早自70年代,情报部门就已经和约100家美国国内的大公司合作运作相关项目,在硅谷实施的项目代号“谄媚”(BLARNEY)。从2007年起,微软、Yahoo、Google、Facebook 及苹果等大公司先后开始和美国国家安全局合作以帮助后者收集、储存公民互联网信息。

上述的时刻只是冰山一角,在美国历史中并不鲜见。

从20世纪初至今,在美国,自由总是在一些时刻面临着侵凌、压迫与损害,这样的时刻是政府畏惧共产主义的传播和壮大、是国家陷入战争危机后转嫁恐惧和愤怒、是恐怖主义阴影下为求自保的群体恐慌,在这样的时刻,美国政府、人民甘愿牺牲自己与别人的自由——人身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等等不一而足——来换取期望的秩序、稳定与和平。

1951年,最高法院以6:2的投票结果裁定,因为涉嫌颠覆阴谋颠覆政府,美国共产党总书记尤金·丹尼斯(Eugene Dennis)言论、出版和集会的权利不受第一宪法修正案的保护。法官弗兰克福特(Felix Frankfurter)在协同意见书中写道:

比起因为问题太难解决而直接给出答案,在民主社会里,言论自由的需要和国家安全利益更应该通过司法程序下切实和翔实的利益权衡比较得出结论。

FBI 和苹果公司之间的对抗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立即是互联网时代里上述矛盾的鲜活体现。

透明人

我们说的和这些没什么不一样: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电话公司那里获得信息?是不是任何人都能从银行那里获得记录?就好像是说,银行在硬盘上缠上带子,然后告诉你,别让我剪掉这个带子,因为我还要重三倒四地再剪它。

盖茨这样评价外界对苹果与 FBI 之争的认识误区。他的这番看法实际上正是隐私在互联网时代处境的最真实写照,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人们的隐私实际上已经被越来越多地透明化了,而这种透明化的趋势现在还正以惊人的速度和广度迅速地扩散开来。

在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浏览器中的 cookie 就已经让一些人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风险。

简单说来,cookie 是用来储存用户使用浏览器时的信息的数据,这些和浏览网站服务器相互传输的数据能够帮助网站记住用户的登录状态、使用习惯、浏览行为以及个人地址、银行卡密码等。而某些第三方 cookie 数据则可能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甚至泄露用户的上述信息隐私。

2000年,白宫毒品政策办公室就因为使用该技术追踪网站浏览用户被曝光而迫使政府不得不立法规范联邦机构使用 cookie 的手段,并在其中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持久化 cookie。

但是到了2001年,调查发现,在23家联邦机构的网站上还存放着大约300个 cookie。而在2002年,一位安全专家发现 CIA 在它的网站上放置了持久化 cookie(Persistent cookie)——这种 cookie 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记录用户的数据,这次事件中的 cookie 时效一直到持续到了2010年。随后,CIA 宣布在网站上去除了该 cookie。

2003年,白宫的预算和官吏办公室再次在备忘录中要求联邦部门除非在“迫切需要”的情况下否则不得使用持久化 cookie,但在2005年,国家安全局被人发现在网站上植入了持续到2035年的 cookie。事后,国家安全局立即移除了这些 cookie。

如果说牵扯到 cookie 矛盾里面的是以后911时代出于反恐需要而有意无意侵犯到用户隐秘的国家强力机构为主的话,那么,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手机、平板大行其道乃至各种处在风口浪尖势头上的穿戴设备开始流行起来,信息安全、用户隐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漏洞更加层出不穷。这个时候,商业利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突出。

针对智能移动设备的摄像头、感光、重力感应、陀螺仪等特性设计的应用使得软件和硬件的联系前所未有地紧密起来,硬件上对软件的开放接口越来越多,开放力度也越来越大,而软件调用的权限也越来越大。这些自然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便捷,然而,其中同样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乃至危险。

苹果 手机 信息

根据分析,支付宝开启相机预览,设置相机预览回调,然后从相机预览的画面里面拿一帧,因此,在部分强制开启拍照声音的手机上,也不会出现声音

2015年2月底,Android 版支付宝被指随意调用摄像头和话筒进行偷拍偷录。随后支付宝官方就发布声明,称自己“没有也不会去侵犯、泄露用户的隐私信息”。2014年10月,手机游戏《疯狂来往》则因为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启摄像头并将私密视频片段上传到优酷而引起轩然大波。

不独国内如是,相同的情况在国外也不时发生。

2015年,婚外情网站 Ashley Madison 遭到黑客攻击,超过3700万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其后,两名用户因此自杀;2014年,包括詹妮弗·劳伦茨、阿普顿(Kate Upton)等女星的 iCloud 相册遭到破解,大量私密图片被传播。

从某个角度上来看的话,从 Google 诞生并逐渐坐大开始,我们就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时代。在网络和数据形成的食物链上,广大消费者又同时是生产环节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同时以自己的隐私乃至自由作为代价来享受科技及互联网带来的富足与便利,尤其是大量触手可及的免费且优质的服务。

用户在 Facebook、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不吝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日常生活等来建立完善自己的社交图谱,这些都成为广告商预算的重要根据;每一次在淘宝、亚马逊上的购物都使得这些电商平台对你的消费习惯更加了如指掌进而推送商品;每一次在 Google、百度进行的搜索都使得这些它们绘制出更加精细的用户画像从而进行更精准的关键词投放。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