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股S.M.背后,阿里音乐打的什么算盘?
文/小马奔那个腾儿 对于中国互联网音乐行业来说,2016年2月11日是值得记住的一天。 昨天(2月11日),阿里宣布将通过第三者配定有偿增资1.95亿的方式,持有韩国第一大娱乐公司S.M.ENTERTAINMENT 4%的股份,而与此同时,去年刚刚成立的阿里音乐也宣布将与S.M.公司在中国国内音乐事业以及电子商务展开合作。阿里音乐的董事长高晓松昨天在微博转发语中用“开年大招”来定义这次入股合作,而旗下的两大流媒体——虾米音乐、天天动听也立马以“独家版权”标签上线了S.M.Fimily音乐专题…… 那么,这个素有韩国文娱产业“国企”之称的S.M.到底对于阿里音乐有着怎样的意义?阿里音乐放出这个大招背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笔者重新整理了近期阿里音乐、S.M.公司相关的报道和解读,总结分析如下,或许能看出这个合作背后隐藏的一些可能性。 BAT都曾觊觎的S.M.落入阿里之手,阿里要建“版权护城河” 先来说说S.M.公司,这是目前国内涉足音乐流媒体的各家互联网公司都想争夺的一块“军事要地”。早在2014年5月,百度就曾在当时的副总裁王梦秋的撮合下与S.M.公司达成合作,促成百度音乐、爱奇艺都获得了S.M.旗下整版的数字音乐、MV和演出视频在中国大陆的授权。事实上,据说此前国内最大的“音乐版权二道贩子”腾讯QQ音乐在搭上Y.G.Entertainment之前,也曾与S.M.接触过,但QQ音乐当时开出禁止S.M.公司与其他国内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条件,后来两家就没有下文了。 而2015年也曾流传阿里要入股S.M.的消息,被S.M.公司一口否认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2016年一开年,阿里巴巴竟然坐实了S.M.的股东身份。至此,BAT三家都曾垂涎的S.M.终于“名花有主”,而之所以三巨头都会觊觎,实则因为这个创立已有27年的娱乐公司,可以撬动韩国乃至亚洲音乐市场,现在归入阿里旗下,对于中国音乐产业、互联网音乐商业模式都有着不小的意义。 那么两家合作会怎么玩?昨天的虎嗅文章《阿里1.95亿元入股S.M.,百度尴尬了》已经写到,双方业务合作主要集中在音乐和电商两方面: 在音乐方面,S.M.将和阿里音乐展开中国国内线上音乐流通、营销推广、MD等业务,进一步促进S.M.的中国本土化。 在电商方面,S.M.有可能将与天猫以及阿里旅行合作,针对S.M.多种产品,设计电商方案。 这里大多谈的是对S.M.公司的意义,对于阿里音乐呢? 其首要获益点便是“独家版权”,在“最严版权令”的紧张环境下,流媒体的生存对版权依赖极大,此前阿里音乐与QQ音乐撕逼归根结底也是由版权引发了“绑架”纠纷,将S.M.收入囊中无疑弥补了阿里音乐在日韩音乐市场的版权缺失,况且这一市场在中国还有着其它市场无法比拟的“粉丝效应”。让我们来看看截至目前国内流媒体音乐版权争夺现状(如下表): 不难看出,在音乐版权之争上,海洋系(酷我、酷狗)与百度系已基本被主战场淘汰,阿里音乐正在用迅速合作版权大户来缩短自己与QQ音乐的距离,而拿下S.M.公司显然是一步好棋。 怎么讲呢?唱片公司无疑是版权的拥有者,但事实上自有版权的积累是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虎嗅去年8月份《嘿,那个音乐平台, 你真的知道使用独家版权的正确姿势吗》一文曾对此有过较为详细的分析。寻找版权合作一个要看积累(你现在有多少),另一个就是要看增速(你以后能有多少)。而在韩国音乐市场上,S.M.公司绝对是既有积累又高产的流水线音乐王国,旗下目前艺人就有红遍亚洲的EXO、少女时代、Super Junior等等,我们从2014-2015韩国五大娱乐公司的“家族式”宣传海报就能看出规模对比(韩国目前最顶尖的娱乐公司有五家,除了S.M.之外,还有上面说到的YG,以及刚刚打脸的JYP、DSP、CJ,这里CJ的艺人规模相对较小,没有Family式的海报): S.M.Entertainment Y.G.Entertainment JYP Entertainment DSP Media 而不仅是现有艺人和音乐规模非常可观,在今年年初,S.M.还刚刚高调宣布推出“STATION”项目,要在2016年每周推出一首数字单曲,这意味着,单是STATION项目今年就会有至少52首新歌推出,这还不算S.M.旗下众多艺人团体,每年新专辑的音乐以及旗下艺人与其它唱片公司的合作曲目。 所以说,S.M.公司的入驻将成为阿里音乐一支强有力的版权军队,而且这支军队还承担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赚钱!这次合作很有可能激活国内大批用户的音乐版权付费习惯。 拿“粉丝经济”养成用户音乐版权付费习惯?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