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微信进化逻辑:公众号订阅机制合理吗?

发布时间:2016-02-01 20:40:02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新浪创事记
导读:说这话的是我一位科技自媒体大号的朋友,时间是在半年前。彼时,他的公众号已经狂揽近20万订阅用户,但每天推送的内容中头条文章阅读量仅在1万上下徘徊,也就是说不到10%。

如果说微博是被明星炒红的,那么微信真正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建立“内容生态”。微信主打的是“通讯录”级的私密社交,因此肯定无法向微博一样走明星路线。但微信推出了朋友圈的状态分享功能,但总不能一直分享照片和短文字,这样就与微博过于相似,功能上的重复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让用户对其失去兴趣。除了在公众网络上的东西,微信也需要自己的内容源,于是“公众号”就在这种背景下顺理成章地推出了。这招是非常灵的,有一定的用户基础,又有大量优秀内容生产者进入微信为提供内容,如此一来微信在内容侧得到相当于“无限量”的供应,进入了正向循环。

第六招:游戏中心

当“全民打飞机”成为风潮,我就意识到腾讯已经准备好进军手游业了。腾讯的高明之处在于,当业界开始讨论微信缺乏明晰的商业模式时,一声不吭地推出了游戏中心。一切疑问就瞬间解决了。如今,借助微信强大的平台吸附效应,腾讯已经成为移动游戏帝国的霸主。

第七招:移动支付

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创造了互联网史上病毒营销的经典案例,除夕到初八,有超过800万用户参与了红包活动。除夕夜最高峰,1分钟内有2.5万个红包被领取,有好事者评论:“微信一夜之间干了支付宝8年的活儿” 。马云都不得不承认:“几乎一夜之间,各界都认为支付宝体系会被微信红包全面超越。确实厉害!”发力移动支付领域,微信借助红包将改变金融格局和民众生活。拿到了移动支付方面的入场卷,腾讯进军移动电商几乎可以披荆斩棘、一路坦途。

第八招:开放平台

万事俱备,只剩开放。于是,微信开放平台来了,为第三方移动程序提供接口,用户可将第三方程序的内容发布给好友或分享至朋友圈,第三方内容借助微信平台获得更广泛的传播,既汇集了第三方内容,又促进了用户分享,可谓一石二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生活服务、商业、传媒等行业从业者都被吸附到微信上来,一个移动帝国的形象渐渐清晰。

3.微信不微

微信依然是我现在最常用的App,没有之一。频次之高、时间之长都难找到类似的竞品。

这其中有两件事值得关注:一是微信群,二是微信广告。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微信用了这么久,这5个现象你注意到没有?》,有两个观点:

微信群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效率,但在用户准入、用户打扰等方面依然有不小的问题。不信你可以看看,有多少好友是通过微信群添加的,又有多少人每天被“喷薄而出”的群信息打扰;

微信广告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变现模式,是个非常自然的结果。我的观点是或许这是微信意识到用户规模红利到了“收割期”,曾经一度引爆了朋友圈,但考虑到广告投放的准确性欠佳,曾一度被很多微信网友吐槽,也对用户造成了一定打扰。

其实,背后反映的一个问题是微信不再“微”了,而是越来越重。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好不容易做到这么大的规模,经过大浪淘沙才拿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那张“入场卷”,张小龙也只能向现实妥协,不断在微信上加载服务,无论是之前的公众号、支付、电商入口还是现在的微信群、微信广告,都在让微信变得更重。

4.斜刺里杀出的今日头条们

在与很多朋友交流新媒体运营的时候,我了解到一个现状:越来越少有人愿意通过传统媒体了解资讯,尤其是广播、电视、报纸等,甚至通过PC获取资讯的都越来越少。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以及移动网络的不断升级为移动互联产业带来了巨大的能量,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客户端、层出不穷的信息聚合类App都开始让资讯界迅速进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新时代。

尤其是当微信推出公众号以来,用户获取资讯的通道除了各种新闻客户端,还有朋友圈。经过朋友推荐的信息或许更值得一看?基于这个思考,微信成为了移动端新的流量之王。

直到出现了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与今日头条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一个需要订阅,而另一个不需要。

主动推送跟用户订阅,两种不同的路线背后折射的是不同的产品理念。暂不谈微信的连接和交互属性,但从媒体属性而言,今日头条的胜算貌似更大一些。我比较好奇的是,弄个算法推荐,微信要想做今日头条的事儿,理论上是非常简单的。但为什么一直没做?

从本质上讲,微信公众号依然还是RSS那一套,主动权是掌握在用户手里的。事实上在微信之前,掌管Foxmail的张小龙就在这款邮件客户端上推出了资讯订阅的功能,现在想起来,跟微信的公众号如出一辙。但个人认为用户如何订阅到合适的内容其实是有问题的,从2000万微信公众号中找到自己真正关注的内容谈何容易?本质上还是一个用户找信息的过程。

而今日头条则利用算法根据用户的阅读兴趣推荐合适的信息,从交互的角度来看,这的确更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懒人特征”,本质上这更像是信息找人。

我比较好奇的是,如果微信坚持用户订阅,还会有多少人能坚持在微信上获取内容。其实从社交属性来看,微信掌握了这么多人的社交内容,对用户做信息推荐不是更容易吗?为什么不做?这背后折射的应该是微信谨小慎微的用户心理。因为从用户角度考虑,微信很难衡量用户在收到“推荐”以后是“懂我”的愉悦,还是“隐私泄露”的忌惮呢?

一个事实是,微信公众号的流量真的越来越小了。这恐怕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小编们现在为了点流量真的已经越来越拼了,我曾在一个新媒体的培训会上讲过一个观点,现在的微信公众号运营们,根本不是在PK谁家的创意更好,谁的角度更刁、谁的视觉更赞,更多都在比谁的下限更低,谁的节操可以不要……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当技巧大于内容本身的时候,无论是对这条内容的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是不可持续的。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