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那些总是让你满意的功能,究竟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6-01-18 09:01:56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雷锋网
导读:在什么场景下,用户通过产品做什么事情。需要什么样的功能?

反面例子,是冗长的百度地图启动页,我只想静静地导航。

那些总是让你满意的功能,究竟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场景是归纳需求不可缺少的前提,需求蕴含在场景里。

那些总是让你满意的功能,究竟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截止到目前为止的步骤,我们用一个例子来串起来看看。假设我们现在要做一块超市购物车上的屏幕,用来帮用户更顺利愉悦地购物(idea),那我们代入流程可以归纳出以下表格(的一行),一行就是一个需求:

那些总是让你满意的功能,究竟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Rose是人物角色,她的身份是个阿姨?学生?她关注的是什么类型商品?对价格敏感吗?她平常去超市会经历的场景有逛货架?排队?停车?在这些场景中,需求是找促销商品?买特定物品?知道购物车里的商品价格?排队的等待时长?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能大致判断出接下来设计的方向了。

1.2 假的需求

假的需求不是异想天开的需求,也不是看上去没啥用的需求,还是用超市购物车屏幕的例子说明,“能用屏幕听歌”跟购物关系不是很大,但它是个需求,只不过最后可能优先级相对较低罢了(当然也可以作为亮点啊,哈哈哈,边逛边听歌多好)。假的需求是指我们做用户研究的时候,用户给我们的“解决方案”。有个经典到烂大街的例子,福特说问用户要什么,用户会告诉他,他们想要更快的马,而不是汽车。这里的“更快的马”,就是用户提供出来的解决方案,其实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呢?“更快”。看以下例子,能说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吗?

那些总是让你满意的功能,究竟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灰色的就是真的,黑色的是假的,绿色的是真正的需求:

那些总是让你满意的功能,究竟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可以看出来,用户往往会帮我们想好解决方案,或者用解决方案来表达他们的需求。解决方案是我们来设计给用户的,一个需求可以有n种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只需要知道需求就好,那是不是用户给的方案都丢掉?也不是。我们从这些方案去反推挖掘需求,也可以把方案都暂存起来,等到后面设计的时候,没准就是我们的重要灵感来源呢。

以下是用户帮我们现在的产品提的解决方案:

那些总是让你满意的功能,究竟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要找到看过的内容,他们会说“给个搜索”,当然我们最后可能给个“最近浏览”,受不了颜色,他们会要求“自主定义”,当然我们最后可能给他们换个颜色但不是自定义,全部听用户的解决方案,会显得团队不负责任和慵懒。

2 、表达需求

知道了需求是什么,接下来就要过滤它们,因为此时我们的需求是散的,要去掉没用的,并且给剩下的排优先级,确定哪些是核心场景的核心需求。这里我没有特别的方法,就是从用户、从自己特长、从市场环境等综合考虑,大家坐下来讨论决定。总之,100条需求最后就剩下了10条:

那些总是让你满意的功能,究竟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在把需求过滤好,列成需求列表时,往往我们会用一个方法把最终的这些需求表达出来。这个方法叫“情境场景剧本(scenario)”,这个概念来自《交互设计精髓 about Face》,也有人叫“故事板(storyboard)”,但我把故事板用做后面的概念表达的工具,后面再提 。

那些总是让你满意的功能,究竟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情境场景剧本的概念:随时间推移,捕捉产品、环境和用户之间的理想交互方式,用来定义、表达需求。让需求的呈现更丰满生动,被(通常是汇报对象)更好地理解。

通常我们会抓用户的一天或某个时间段在典型场景的经历,把需求融进写成故事。这里留意是“理想交互方式”,所以,故事除了一些润色的情节让故事生动外,更重要更大权重的内容应该是关于需求的,而且是“理想”的,这也许使得一天看上去总会提到我们的产品,但我觉得是可以允许的,只要不离奇。再一个需要留意的是除了用来表达需求,还用来“定义需求”,需求不是在前面已经确定了吗?其实在编写剧本的时候,也是再一次梳理需求的机会,当你发现某个需求在故事里总是显得别扭的时候,就要重新考虑一下这个需求啦。

以下是从《交互设计精髓》截取出来的例子,黄框框起来的部分就是藏在故事里的需求:

那些总是让你满意的功能,究竟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