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网站设计 > 教程 > 正文

反思腾讯:大数据与AI时代的危与机

发布时间:2018-08-29 23:44:36 所属栏目:教程 来源:佚名
导读:副标题#e# 过去十数年,腾讯从一个桌面即时通讯工具进化成为一个庞大的数字帝国,是全球互联网公司失控性进化的先行者和光辉典范。 由于这样的一种发展方式并无先例,如何才能持续成功进化,腾讯管理层一直在努力地探索。 我们也一直在紧密追踪观察,到了今

腾讯以前对互联网层出不穷新冒出来的商业模式总是密切关注、紧紧跟随,现在的态度却是冷淡麻木,似乎与连接一切相比,这些都不重要,有文章说得很尖刻,腾讯现在的情况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有敌人就花钱投合作伙伴出来迎战,荒废了好几年,已经不太会打战了,这样的状况令人非常不安。

马化腾说要把自己能做的范围定到“很薄的一层”,“最关键的是定位要定好,有为有不为。别人能做好的就让别人去做,千万不要去抢。”腾讯自我设限,可能是担心自己太强大,只手遮天,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打造一个百花齐放的生态圈,多年前这么考虑可能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互联网产业还很弱小,腾讯的业务基本就等于互联网的全部业务,但是,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专门的互联网业务了,因为互联网已经普及成了一种基础设施,或者说所有业务都已经成了互联网业务。

另外,在流量2.0时代,腾讯产品的竞争力已经有所下降,不少产品并不占优,也就是说腾讯当年的那些顾虑都已经不存在了,阿里谷歌亚马逊等也在努力打造一个以自我为核心的生态圈,但从来没听说它们要主动限制自己的业务范围。

长久以往,腾讯赖以起家的那种生机勃勃、百无禁忌的创新精神将受到重创,腾讯极为倚重的自下而上的创新之路就会被人为地堵塞,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简直事关腾讯的生死。

如果内部放开自我设限,是不是意味着什么都做呢?当然不是,标准可以讨论,以我之见,最重要的标准是新设业务所产生的数据是否重要,或者是否可以给腾讯的大数据增加新的维度。

2、未来颠覆腾讯的产品,可能来自各个角落,甚至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角落,只做“两个半”,也就意味着我们只在“两个半”领域进行防守,除此之外全不设防,但是,万一领导们判断错了,对手从别的角落杀出来我们才恍然大悟,仓促应战,岂不是悔之晚矣?

今天抖音已经在尝试做社交了,通过一款大红大紫的短视频产品曲线进入社交,是否成功还有待观察,但这样一种进攻方式,腾讯领导当年可曾预测到了?未来一定还有更多类似的挑战,腾讯领导已经智珠在手,算无遗策了么?

KK说颠覆式创新有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从传统巨头的技术和市场边缘艰难成长起来,他宣称,那些现在垄断的互联网巨头将来会被那些来自于边缘的创新公司所颠覆。KK的这个警告,不知能否警醒腾讯的领导们?

3.腾讯领导似乎认为只要加强微信“连接一切”的能力,腾讯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我们仍然从数据的角度看,商家通过微信连接客户开展业务,腾讯能拿到的数据只是登陆的数据,如果通过微信支付进行交易,还能拿到交易总金额的数据,但更有深度更有价值的交易数据,例如商品名称、单价等,腾讯是拿不到的,微信通过连接所获取的这样一些数据,维度还太单一。

另外,腾讯虽然号称拥有的数据的量和维度都很多,但是,客观来说,泛娱乐的数据是主要的,搜索数据、电商数据、线下数据少得可怜,难道不需要补充吗?

在获取数据的饥渴性方面,阿里远远超过腾讯,客户通过淘宝天猫交易,阿里不但知道交易的金额,而且还可知道商品的种类、价格等更重要的数据,含金量应该比只知道总金额的微信支付数据高得多,但是阿里并不满足于此,而是继续通过创立蚂蚁金服获取金融数据,创立菜鸟获取仓储物流数据,收购饿了么获取餐饮数据,创立盒马直接获取线下经营的各种数据等,经过几年努力,已有大成,为未来持续失控性进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4.全面反思一下腾讯的投资策略,越想越觉得不安。

腾讯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一些重要的公司还提供九宫格等流量支持,腾讯投资这些合作伙伴当然是有必要的,但是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腾讯应占多少股份才合适,我觉得这要视乎这种业务是否重要,如果重要,我们就应该努力取得控股权,如果不能如愿控股,我们也应想方设法进行深度的业务合作,以取得双方数据的交流或合作,这样也能对腾讯的竞争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复盘腾讯的各种投资,却很少看到这样的案例,腾讯绝大多数的投资,都只安于做一个安静的小股东,其实就是一名普通的财务投资人而已。

举个例子,电竞直播绝对是腾讯非常核心的内容业务,腾讯拥有玩家和游戏的各种核心数据,又财大气粗,按道理做成电竞直播业务的老大,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居然就是做不好,这说明腾讯的产品力严重下降,令人唏嘘感慨。

市场做得好的是斗鱼,既然自己做不好,那么就收购吧,由于斗鱼当时的业务发展非常需要腾讯的支持,包括游戏资源还有资金,每年还巨亏,腾讯如果提出控股,应该是有很大机会的,但是,腾讯2015年投资时只占了约20%的股份,后面虽然跟投了,占有了更多的股份,但也没达到控股的程度,等它现在成长壮大后,再谈控股就很难了。

不控股,就意味着不能把它吸纳为腾讯内部业务的一部分,就不能取得对方的核心经营数据,对腾讯的核心竞争力几乎没有帮助。类似的例子很多,搜索业务的数据重要吗?电商业务的数据重要吗?

如果是重要的话,我们就应该想方设法去控股目标公司,去获取它的经营数据,否则做一个小股东,对腾讯这种体量的公司,基本是毫无意义的,设想一下,如果腾讯控股了搜狗或者拼多多,从而把它们纳入腾讯的内部体系,对腾讯是一件意义多么重大的事情,这种收购是需要合适的时机的,只可惜,腾讯一次又一次主动地丧失了这种机会。

顺便提一句,搜狗的市值都跌到35亿美元了,为什么不把它私有化了呢?常看到腾讯投资了一点小股份就说“布局”了某某行业,例如买了点快手股份,就宣传布局了短视频行业,我就觉得挺奇怪的,小股东而已,这些公司发展得再好,与腾讯何干?这个神秘的“局”布在哪里了呢?

当然适当作一些财务投资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严格控制规模。

纵观国内外大的科技公司如亚马逊、谷歌、阿里等,每年都耗资数以十亿美元计进行各种投资,大部分都采取全资或者控股的方式进行,最新的轰动业内的案例是阿里为了彻底把饿了么融入体系,以95亿美元的高价把饿了么全资收购了,比较一下,腾讯的这种投资策略确实是非常另类的,感觉是一家普普通通的VC或PE公司的策略,而不像一家立志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的超级科技大公司应有的作派。

腾讯最近几年股权投资非常激进,2017年腾讯对外投资额高达1023亿元了,今年第一季度投资额高达540亿元,这种投资中绝大部分都是只做小股东、不能获取核心数据的财务投资。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