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播放7亿次、粉丝超千万之后…
“我们想走出杭州去拓展版图,但后来发现如果你在当地没有资源积累,也没有文化沉淀,自产自销的模式很难复制。”李明说,“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机会:每个地方都有像二更一样的传统影视媒体团队,它们也需要转型,但是很多都转型失败或找不到转型方向,甚至不敢转型。二更就去跟它们合作。” 目前,二更背后已有上百支影视合作团队,覆盖全国20余座城市,“40%以上的视频内容由这些合作伙伴提供”,并且这一比例仍在不断提升。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二更的内容生产压力。自2015年3月二更微信公众号改成日更(之前为每周两到三更)以来,内容更新每晚坚持9点左右发出,从未间断。 广告主陆续找来,李明说,最低的合作报价也达到了30万。据李明透露,二更过去一年的营收1000万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商业广告定制。 他们的目标是要帮助那些传统视频团队、传统的传媒公司向新媒体转型。二更的优势和作用在于资源整合,一方面整合发行渠道和传统影视团队、媒体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全国的营销体系整合客户资源,实现商业项目的分发和对接。 简言之,二更的目的是,既给优秀的视频团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和内容分发渠道,又能给它们带来营收。这也逐渐让它越来越有一个“平台”的样子了。 过去一年,二更进行了快速扩张和发展,除了杭州总部以外,还分别在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成立了分公司。近期,二更还将在北京设立电商和影业公司,为以后的长远布局做打算。 在把布局和野心扩大之后,现在还有人把二更和是一条相提并论吗?我们也问了李明这个问题。 “最早大家都是从短视频的方向做。我只能这么说,二更别的做不了,只能做这个。”李明回答。看来,答案仍然是肯定的。 内容平台的兴盛,催生了内容创业的繁荣。但市场对于优质内容的庞大需求量,决定了“现在依然稀缺(优质)内容”。 “市面上的优质内容生产者就那么几个,大家可以数得过来。”李明说,“做内容创业,活下来问题不大。但如果想把这件事情做长远,从早期就要考虑商业模式和变现。做视频内容很烧钱,我们敬畏市场,敬畏自己,我们害怕创造不了价值。” 二更面临的考验是执行速度能否跟上市场的发展需求。“有可能这波过去了,机遇就没了。” 如今,依然有人以“一条模仿者”的角色定位议论着这个新媒体视频领域的闯入者。也有人质疑,无论是一条还是二更,它们的兴起都得益于这两年的互联网创业泡沫,一旦泡沫破裂,短视频的商业化未来仍是未知数。 但无论如何,这种内容创业新模式现在还是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善意对待和认可。“现在你可以在北京地铁里看到二更的内容了。”李明说。 [本文作者麻策,i黑马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iheima)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图片为受访者供图。]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