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建站资源 > 经验 > 正文

一个创业失败者的自白:房产创业头上有七把刀!

发布时间:2016-01-20 17:00:56 所属栏目:经验 来源:品途网
导读:普通创业者害怕腾讯,房产创业者害怕链家。市面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很多创业者面对这个问题时,不知如何回答:“如果腾讯抄你,你准备怎么办?”而在房产创业领域,也面临

商业地产在线租赁与住宅还有区别,虽然比起买房,商业地产更低频,基数更小,但这几年“双创”带动的热潮对写字楼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前经营稳定的企业短期之内选定不会更换办公地址,但近几年的中小企业,变数太大。或者拿到融资招人扩张,马上需要换地方,或者经营一年半载就直接死掉的,都不在少数。这个变量让从前低频的写字楼租赁市场热闹起来,对于一个楼盘的字段描述就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这个垂直行业面临着比真房源更难搞定的问题,就是实时性。

租金跟着市场在浮动,租户甚至分割出租的面积都在跟着市场快速浮动。如果没有一款由业主(写字楼物业管理)实时更新的系统软件与平台对接,那么要做到实时化,需要投入的就是人力。不管是打电话也好,还是亲自扫楼也好,都太重。而如果依靠人力去解决实时化的问题,那么房产创业就纯粹成了,为了创业而创业给自己看得一场秀。我同绝大部分的房产创业者一样,都是为了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而投身的。当意识到仅仅依靠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并没有“改变世界”一点点,那么这样的创业是没有意义的。

4.房产创业第四重:承受不起的利益纠葛

重归重,上述的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人力投入解决。还没提到的行业利益,是一个想用互联网技术改变行业的创业者更难承受的一份重。一般来说,写字楼业主和线下中介之间是有“回扣”,因为有这层利益在,商业地产O2O在线选址平台的“真房源”和“实时化”就遇到了“拦路虎”。

在线选址平台本意上是要“去中介”的,至少在信息获取这个步骤是“去中介”的。然而既有的行业利益必然是会抵制这种在信息上的“去中介”。

因为信息恰恰是成交的入口,信息流向哪里,也意味着成交和佣金往哪个方向去。同类在线选址平台被投资人质疑为“新中介”。“你们这不就是抢了传统中介的生意,你们自己利用信息赚佣金吗?”诚然,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抢蛋糕”的,终究会被山头上原有的主人当成“土匪”,不管你用什么说辞,“互联网+”也好,“智能化”也好。

山头的主人能做的就是结盟将信息捂在自己的口袋,让你连“动手”的机会都没有。而这份重,作为一心想要用互联网智能化选址的创业团队来说,就是相当的“不懂行”。

5.房产创业第五重:承受不起的线下服务

在初开始,我们个性化定制的选址方案获得早起客户的认可,还没将盈利提上议程,客户就主动询问了服务费用。也是因为去年创业鼓吹的免费思维的聒噪,我们一一拒绝了向客户索取服务费,希望通过口碑传播先积攒客户。如今想明白之后,才明白过来,不管如何都要有一套可行的盈利方案,至少养活团队,至少不用指着投资人。

接下来,我们遇到了最棘手的问题。客户根据我们的选址方案看中了几个意向的写字楼,希望我们做后续的线下服务,直接帮忙对接写字楼的负责人。那个阶段选址客户基本都是获得天使到A轮的团队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他们不想跟中介打交道,也不想一家家跑写字楼物业。而他们在线下找中介时,中介或者不做写字楼租赁,或者坑蒙拐骗的居多。有不少创始人在自己的朋友圈痛诉了过程当中的各种遭遇,愤愤不平,期盼着诱人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来革了传统写字楼租赁的命。我们当时想做的确实是这样点事。

但是,说到线下服务,我们有准备,但准备但并不那么及时。当时创业团队的人数并不多,某一周认可我们的选址方案并希望我们跟进后续签约的客户达到一天一家。那个阶段我们的人员投入大多数放在了线上,致力于解决实时和智能选址的功能实现。做线下服务从一开始也没打算自己做,但客户选址服务只做前半段,似乎也说不过去。于是帮客户直接对接了写字楼业户之后,我开始考虑线下服务的事。

6.房产创业第五重:承受不起的轻资产

当初我们几个BAT经验出来的合伙人本来打算做一家中国的“42floor”。42floor是美国一家为创业租办公室的线上平台,从2012年创业至今,总共14个人,非常轻。他们也没想要革传统中介的命,就是单纯想让租客清晰地在网上看到各种房源的信息,而他们盈利的方式是依靠一些像Turnstone这样的办公家具生产供应商的线上网店。

如果用当下比较流行的来说,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虽然这个说法早已被验证是不可行的。

当初我们只想做一个十几人团队的项目,不想做重,但当事情跟O2O扯上关系后,想轻都轻不了。O2O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线下那个O,线上线下都做,那么就要求线下服务团队建设不可少。一旦线下也包揽过来,需要有专车接送,有专人服务,和传统的中介没有任何区别。而对于一个初创团队来说,养一只线下团队的成本也不低。而去哪里招到合适的人,培养合适的人,都是大大的难题。显然这也是链家左晖的难题。而一旦线下要做服务,那么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跟传统中介宣战了,也意味着我们跟以戴德梁行为例的专门从事高端企业选址服务的机构宣战了。宣战的资格够不够,PK都的底气有没有?这都是压在我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7.是不是只要有钱就能解决呢?

如果钱能解决上述这几重,我想我不会轻易放弃这个项目。链家用人力解决了真房源,而服务人员的解决方案还在验证等路上。从链家内部人员处获得消息,链家现在连北大毕业的学生都不放过了,用了各种办法把他们招来做经纪人。

如果有一天链家心情一好,看上了这块垂直领域的蛋糕,我们如何与北大出身的这一批“中介人员”对抗?好在左晖眼里并未把这块蛋糕的边角料放在心上,左晖一心想要打造“住”的入口,这个入口暂时还不包括创业者。

房产数据服务公司,房产高端从业人才,如果行业里面没有这两大产业形成,那么我们的项目即便当时接受了投资人的钱,在花光投资人的钱之前,模式之重就足够拖垮这个项目。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