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的终结者 悲情王石、忠良宁高宁与殒落的常小兵
常小兵与宁高宁应是同届大学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电信工程系,那个时代都属天之骄子。常从邮电局技术员、工程师,用了近二十年时间升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局长,走上电信运营商的大佬地位,其后正是中国电信行业迅猛发展的时代,据之前报道,常一直比较低调内敛,见诸媒体的个人信息很少。业内对其业务创新能力颇有好评,是被很多人认可的干将与帅才,如何突然落马了呢? 我们从其旧部的讲述中可以看出一点端倪:初接手联通的常小兵面对的是四大运营商中的小老弟,上任以后他果断杀伐地对业务结构做了调整,把重心放在改善经营状况上来,清掉C网业务,并入网通、吉通等板块,一直到2008年初步勾勒出了新联通的格局,但不同企业文化与不同板块的人员令到管理非常复杂,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实现有效控制,坐稳大位,联通的机制开始倾向于常小兵的个人集权,江湖上有江苏帮之说,并且其本人也把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业务一肩挑,据其旧部分析,可能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 从常小兵的路径中可以看出与宁高宁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两者都是干将帅才,但宁高宁更注重团队的整体决策,而常偏向于集权;同样在扩大规模过程中,宁高宁的扩张手法侧重于资本运营以及市场经济手段,常小兵率领的联通的业务整合则带有很多计划经济痕迹甚至官商行政色彩,这可能与两人年轻时不同的教育背景与从业经验有关。从为人来看,两者虽然都比较低调,但宁高宁更喜欢读书思考,外界对常小兵的评价却是颇有城府。从中不难看出人生道路的分野。 定位决定命运 看似偶然的三个人物新闻,却似乎暗含着必然的启示,因为综合到一起来对比的时候,我们可以悟到很多东西。 他们同为50后的代表,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为这一代人的历史地位画上三种极具代表性的休止符。 作为前辈,他们上过山、下过乡、扛过枪,吃过苦,淌过汗、流过泪,虽然他们还有很多的问题与不足,但毕竟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为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杀出了一条血路,为中国的大国崛起做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更为后来者们铺就了一条宽广的资本之路、市场之路、自由之路,即使今天个别人犯错或者犯罪,但他们为这个时代所做出的贡献无法抹杀,他们的经验固然值得汲取,他们的教训同样是60后、70后、甚至80后90后所有后来者的宝贵人生财富。 反复对比思考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这其中最重要的枢纽就是定位。 王石在万科定位成事业合伙人,他做到了自己应做的,得到自己应得的,虽然耳顺之年,仍然可以像牛仔一样浪漫;宁高宁也同样清楚自己的定位,国企的放牛郎,他不会有王石的牛仔之想,不能野蛮生长,只能企业忠良、团队阳光,他体面地做着,也体面地活着,同时也带给更多人以体面,也仅止于体面,恰到好处;综观常小兵的失足,很大程度上就出现在定位上,事业的成功会催生内心的欲望,而高度的集权又会为实现个人欲望创造条件,如果此时不能像宁高宁那样不断读书思考,反省自己,节制欲望,心理上就会产生错位,小姐的心丫鬟的命,最后就苦了自己也害了自己。如果真想野心优雅,他当初也可以像王石一样,选择娜拉出走的路,以其能力,不论今天做大做小,至少还是自由与体面。 所以,哪条路都可以走得精彩或者体面,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成功与失败根本上并不取决于你的能力高低,关键看你是否走对路,一旦定位出错,哪条路都是险路,如果再不能把心安住当下,最后就难免成为死路。 圣人在《中庸》里专门有《素位章》告诫后世子孙如何定位,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真正的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事情,不生非分之想。这才是中庸的境界,也是幸福人生啊。 所以,圣人首先破掉我们的错误见解,从外面寻找人生定位。明确告诉我们,定位的关键是心的安住,不怨天不尤人,不羡人有不恨己无,安居自然乐业。宁高宁显然做到了,世人称其为儒商,不为过誉。 圣人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故小人行险以侥幸,君子居易以俟命,无入而不自得焉。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地位应做的事情,处在贫贱之位就做贫贱相应的事情,处在边远之地,就做边远之地应做的事情,处在患难之中就做患难时应做的事情,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到哪里都可以心安理得啊。 圣人用四种境界代表我们人生遇到的各种状况,如果都能素位而行,那就是不论在何时何地、对何人何事都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那是何等的自由境界啊! 唐朝大诗人杜牧在出任湖州刺史之际重登乐游原,用诗歌谈了自己对定位的理解,权作结尾,与诸位仁兄共勉。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