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网易总编创业了,做的是 “算法推荐 +UGC” 的社交媒体
但由于盖范的开发时间非常紧,为了能够尽快上线砍掉了很多功能。目前,我们只能从 “get 帮” 的设置上看到一点社交的影子。“get 帮” 类似于豆瓣上的兴趣小组,将有相同兴趣爱好或者相近地理位置的用户聚集到一起。任何人都可以创建或者加入,加入后可以看到帮里其他成员发布的状态。 陈峰说,他理想中的社交是基于圈子的轻度社交,互动的方式并不是一对一的私信聊天,而是在同一个兴趣圈子里,在他所发的文章、他参与的话题中和他互动。至于重度社交,他并不是很看好,“想象一下,两个同样对政治感兴趣的男性,一个五毛,一个美分,不打起来就不错了,怎么聊?” 但做轻度社交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发现自己加入的四个 get 帮里的内容生产都不太活跃,状态数量几近于零。陌生人之间的破冰总是需要勇气的,而内容的持续生产也需要激励。在用户数少、难以形成正反馈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签到的方式的确难以黏住用户,这或许是 get 帮目前没有发挥出作用的原因。 团队表示在下一版产品中,会进一步完善个人主页,在个人主页上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还会增加关注个人以及推荐同好的功能。我猜想,可能是希望通过强化个体的特征,让用户由对一条有趣内容产生兴趣,转化到对发布内容的人进行关注,最终牵引到对其所在圈子的关注。在这个链条中,发布内容的人是关键。通过互相感兴趣的人之间的互动来带动整个圈子的互动,或许是实现轻度社交的一个途径。 关于商业化,虽然在社区还未成型时谈论这个话题还为时过早。不过,陈峰还是提到了未来主要的变现方式应该是广告。 “创业还是跟以前不一样” 盖范已经拿到了 1500 万的天使轮融资,由山行资本领投,大和创投和三行资本跟投。 陈峰说,拿到这笔融资,自己见了不到二十家机构。“已经算很少了,主要是有前网易总编辑的头衔在,相比于其他创业者,我还好的一点是大家都见。” 网易的编辑们出来创业大多有比较好的结果,从 YY 的李学凌、陌陌的唐岩,到猿题库的李勇、雪球的方三文、春雨的张锐。为什么? “可能和网易整体的媒体属性有关吧,相比于其他门户网站,网易是一家不太强调执行力的公司,这就给了总编辑们灵活自由的空间,大家可以产生很多想法。” 但另一方面,网易又是一家不愿意对公司内部孵化创新项目投入资源的公司。“丁老板不会给你很多钱来做这个事情,所谓的资源就是给你一个小团队,所以网易所有的产品都是这么苦哈哈的干出来的。” 换个角度看,这也让网易内部团队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锻炼了创业所需的能力。 “投资圈对网易系的整体评价还是说非常有韧性,比较靠谱。唐岩是个例外,但其他创业者都是艰苦创业的过程,就是大家一点点往前推。” 陈峰对 36 氪说。 在传媒行业待了这么多年,出来创业做的也是媒体,我很好奇这个带有 “前总编辑” title 的人怎么看媒体的未来。 “一是垂直细分,孵化分裂出新的媒体。以门户为例,未来的门户里所有频道都应该作为独立的产品出现,门户就变成一个新闻媒体然后控制很多小的媒体,下面的媒体应该是独立的,产品、运营、营销模式应该是不同的,就像一艘航母带着一堆各种各样的潜艇。二是在数据库和社群方面还要做一些努力。做好这一点,才能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建立起护城河。” “但这个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未来媒体形态会变化很快,也许根本没有人想到的事情会出现。” 陈峰想了想,又补充。 谈到创业的状态,陈峰表示没有想象中那么忙。以前更多的是做一些协调各部门的事情,参加各种会议。现在需要认识到各种细节,并且很多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虽然体力上的压力会比较大,但是心态上会比以前放松。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做主了。” 盖范团队目前有二十七人左右,其中技术十人。陈峰表示按现在的团队规模和开支,天使融资计划用到今年年 底。由于 “技术太贵”,每个月光人力成本就得花大几十万。 “我的想法是我要省钱,得通过跑得快来省。” 陈峰说。 原创文章,作者:Hacon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