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创业热点 > 模式 > 正文

又一个网易总编创业了,做的是 “算法推荐 +UGC” 的社交媒体

发布时间:2016-01-19 22:27:16 所属栏目:模式 来源:36氪
导读:2015年9月,陈峰又一次离职了,这一次是从网易总编辑的位置上。和大多数媒体人一样,在南都、新京报等传统媒体辗转几年后,陈峰也加入到互联网媒体的阵营中。他先后待过和

网易总编 社交媒体 创业经验

2015年9月,陈峰又一次离职了,这一次是从网易总编辑的位置上。

陈峰的一夜成名是因为《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十二年前的这篇文章成为后来废除收容法规的导火索。

和大多数媒体人一样,在南都、新京报等传统媒体辗转几年后,陈峰也加入到互联网媒体的阵营中。他先后待过和讯、酷 6、PPTV,并于 2012 年 8 月加入网易。直到这次离开网易,陈峰已是副总裁级别的职业经理人。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再加入另一家公司,而是选择了自己创业。

“内部创新真的很难,现在对大公司内部创新是不抱希望了。在大公司里不光是老板的问题,所有的部门都有自己的利益。” 陈峰表示,之前在网易内部孵化创新的时候,自己的想法都被丁磊一一打了回来。要实现自己的想法,还是要创业。

陈峰这次的创业项目叫做盖范 GetFun,是一款面向 90 后的兴趣社交媒体 APP。主要玩法是基于算法向用户推荐个性化的内容,同时帮助有相同兴趣的用户建立联系、产生互动。虽然在推荐机制上有些像今日头条,但其中的内容并非传统新闻机构提供的要闻,而是由用户或者编辑生产的有趣内容。

网易总编 社交媒体 创业经验

有流量无用户的门户困境

在媒体工作了二十多年的陈峰,认识到传统门户最大的问题在于有流量无用户,所有的评论都基于文章,一旦文章消失,评论互动都会失去根基。他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做 UGC,这样每一条评论除了和内容相关联,还能够和生产内容的人产生联系。

至于选择 90 后这个群体,一方面是因为陈峰看到了年轻群体对内容的需求,年轻人关注的和传统媒体提供的内容有太大差别了。这部分人群处于对世界探索的状态,他们不想让别人告诉他们什么是重要的,他们对要闻有自己的定义。“比如王思聪接受外媒采访这件事,他们关注的不是王思聪说了什么,而是沙发上的娃娃以及王思聪的鞋。”

另一方面,市场上几乎没有专门致力于为 90 后提供优质内容的产品。微信、贴吧、微博面向的是更广泛的人群,且内容较杂、较分散;而另一部分较受年轻人欢迎的是娱乐、二次元等领域的垂直社区及媒体,可这些产品覆盖的毕竟是小众群体,并且存在内容过窄的问题。“在贴吧、微博这类巨无霸产品和二次元社区等重度垂直产品之间似乎还有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

从内容切入,重点发展媒体属性

其实做盖范这款产品,还是从内容切入的。至少在目前来看,这款产品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社交功能。陈峰也表示现阶段会重点发展产品的媒体属性。

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媒体产品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 “PGC+ 算法推荐”,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但由于内容生产主体是媒体而不是个人,在向社区转化的过程中会遇到问题;一是 “UGC+ 关系链推荐”,如新浪微博、读读日报,但这会导致中心化问题的出现,即最终的话语权落在少数大 V 手中。

网易总编 社交媒体 创业经验

正是基于对这些产品优劣势的分析考量,盖范最终选择了 “UGC+ 算法推荐” 的机制。根据用户的兴趣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定制的信息流。但要真正实现内容消费效率的提高,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内容质量。这是所有做 UGC 的产品都绕不过的问题,用户能不能生产出足够好的内容直接决定着产品的体验和调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盖范采取了下面两项措施。一是编辑把关,只有优质内容才能被选入算法推荐的内容库,其他内容只能在用户的个人主页上看到;二是以 PGC 作为补充,盖范的编辑团队会自己生产一部分内容,解决时效性以及 UGC 内容分散的问题。

不过目前,由于用户数有限,盖范上的内容还比较单一,主要以娱乐八卦为主。陈峰也表示,由于上线时间较紧,内容生产团队暂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初期只能先覆盖到一些比较大的需求。等到用户基数足够大后,由于大数概率,各领域的优质内容会逐渐多起来。

其次是算法匹配。个性化推荐向来是难题,用户行为的分析、信息的匹配、推荐内容的范围以及权重占比,每一项都不容易。即便是在这一块已经深耕多年的今日头条也仍在不断优化调整已有的算法。

关于这一点,陈峰认为,盖范的优势在于它面向的是一个相对垂直的人群,他们的需求相对明确,所以在算法上受到的挑战相比于今日头条会小得多。并且个性化算法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了,团队里的技术负责人在网易也曾有过做个性化推荐的经验。

但就我这几天的试用来看,个性化部分的体验并不是那么好。这可能是因为目前首页的推荐内容包含了公共热点领域内容,个性化内容并不是太突出。团队表示,未来会优化一个版本将公共热点内容单独列出来,做成一个类似于微博热点话题榜的版块。不过更大的可能是由于数据积累较少,机器学习不够,导致推荐不精准。

所以,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最终都必须基于海量用户。可产品目前还处于一个冷启动的阶段。在用户数还没有那么多的情况下,产品初期的运营要怎么做呢?

盖范的思路是找种子用户,培养核心用户。即在各个兴趣标签下去寻找有内容生产能力的人,给他们一些小奖金、小礼品作为物质激励。另外,对于这批人来说,在一个社区发展的早期进入,意味着成为红人的高可能性与低成本,盖范也会优先将他们纳入可信任用户的名单,将他们生产的内容推送至首页。

至于种子用户培养起来后,能不能成功吸引到更多用户,我们暂时还无法预测。毕竟微博上最初的大 V 都是名人明星,知乎上的种子用户也都是具有专业优质内容生产能力的科技圈人士。他们的成功,对盖范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

以社交转化价值

在基于兴趣的内容做起来以后,把具有相同兴趣的人圈起来,往社交方向发展,是很自然的逻辑。一方面,关系的建立对增强用户黏性有帮助,并且用户之间的互动能进一步激发内容生产;另一方面,社群能够转化出的商业价值远高于一个单纯做内容的媒体。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