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创业热点 > 经验 > 正文

数字化时代下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创建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11-06 13:29:25 所属栏目:经验 来源:互联网
导读:当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商业信用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前,我国各个市场主体逐步探索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融合应用机制,实现数据资源有机整合与深度利用,完善我国的商业信用建设。 信用
当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商业信用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前,我国各个市场主体逐步探索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融合应用机制,实现数据资源有机整合与深度利用,完善我国的商业信用建设。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其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商业信用拥有着独特的优势。
 
由于小微企业缺乏切实可行的抵押资产、担保主体、完整可信的财务报表以及严苛的信用评级,在银行传统授信模式中无法获取融资,而通过整合上下游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形成的商业信用,可对于小微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盈利前景进行精准的判断,解决小微企业的授信问题。
 
近年来,在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基本政策框架下,在金融管理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我国政府也陆续推行了相关政策加快推进中国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然而,我们仍关注到,当前我国商业信用的水平和质量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企业商业信用状况仍不容乐观,信用问题仍然是影响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这其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小微企业“缺信用、缺信息、缺抵押”的根本症结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利用数据、信息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评价服务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总体上依然面临成本高、风险大、效率低、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从而影响了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商业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在当前全球商业信用体系飞速发展的时代下,贸易融资模式、结算方式的转变也在渐渐发生转变,我国企业对交易风险的掌控越来越力不从心,现有商业信用体制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相符,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商业信用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前,我国各个市场主体逐步探索建立跨地区、跨部门和跨层级的数据融合应用机制,实现数据资源有机整合与深度利用,完善我国的商业信用建设。
 
如利用数据处理和智能审计等技术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利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优化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利用供应链大数据分析应用,确保借贷资金基于真实交易等等。依托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出一条全过程、全动态和全量化的大数据商业信用体系,既是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因素,又将使我国的商业信用体系与国际信用体系接轨。
 
一、探索“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刻画企业完整图谱,解决商业信用缺失问题
 
商业信用体系实质上是为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精准画像,这一方面离不开供应链金融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全产业链条上的数据,解决了商业信用的数据可获得性问题;另一方面,离不开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解决企业精准画像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由于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缺乏切实可行的抵押资产、担保主体、完整可信的财务报表以及严苛的信用评级等硬信息,银行无法通过传统风控授信模式来判断企业未来的偿还能力,然而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对上下游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等软信息的统筹,判断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盈利前景,从侧面证明了上下游企业的还款能力,而基于供应链形成的“四流”,就是构建企业商业信用的前提。
 
2019年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发展三年规划》中,着重提出了引导企业征信机构利用“替代数据”评估企业信用状况,降低运营管理成本,纾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
 
其实,供应链金融不是一个新的业务模式,这个概念是在传统的贸易金融基础上提出来的,但是这些年来供应链金融一直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商业银行等资金方没有手段和能力对于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导致无法对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然而,当前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商业银行逐步具备了对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和控制的手段和能力,比如物联网、区块链技术记录货物状态和交易流程,使得货物状态和交易信息可溯源防篡改;金融监管仓可以全方位的监控货物的物理状态。
 
在对于企业的精准画像的过程中,可探索通过逐步整合工商、司法、税务、电力等公共数据,核心企业、产业互联网平台、ERP企业、仓储物流企业等产业数据,基于上下游产业链的贸易金融数据,信贷、支付等金融数据,在切实保障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与敏感数据前提下,建立健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融合应用机制,实现数据资源有机整合与深度利用。
 
二、探索资产数字化,为商业信用开辟新路径
 
“未来,一切资产都可以数字化。”当前,数字金融的发展,为解决商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抓手。数据技术的日趋成熟和企业资产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中的单体成本高、无信用记录、信息不对称、期限错配等一系列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与大企业平等的信息话语权和融资能力。
 
资产的数字化为企业建立了动态、完整、真实和可信的信息披露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底层资产多层级流转的信息穿透问题,让中小企业无需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独立开展融资活动,同时金融机构可以不依赖核心企业,直接获取融资所需的中小企业底层资产信息。让传统金融中的弱势群体不再弱势,不再融资难、融资贵,未来,资产的数字化可能将重构资产价值,个人、企业资产通过数字化存储,盘活数字化后的资产,从资产所有权确权、交易记录可追溯等方面建立可信任的生态体系,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能在生态之中得到互助,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共赢。
 
对于数字资产的建设,首先,探索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资产数据,利用区块链技术对资产进行确权和溯源,利用公私钥技术实现资产的持有与转移,在保证资产记录唯一性的前提下将所有的实物资产一一映射到互联网上,形成数字资产;其次,探索利用数字货币等手段实现数字资产的互联互通,降低资产交易流通的成本,增加交易透明性;最后,探索数字资产的智能化,使生活中的众多应用场景无需第三方服务机构便可以解决。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同步建立资产数字化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标准以及流通标准。
 
三、充分探索利用数字账户作为媒介,实现数字资产的存储与互联互通,为小微企业提供统一、全面的服务
 
在数字资产的形成中,可充分探索以“数字账户”为连接点串联各个企业,也就是说为每一个企业开设一个具备唯一标识的企业数字账户。一方面,让数字账户作为数字资产的归集地,让所有的用户数据在数字账户沉淀下来后,形成数字资产,产生价值;另一方面,让数字账户作为数字资产互联互通的连接器,通过数字账户关联所有的合作企业,共同服务客户。这样一来,企业的产业链就会衍生成一个数字账户的网状生态图,由数字账户为用户统一提供全面的服务。
 
在前期,可探索基于银行账户体系建立数字账户体系,可考虑在商业银行传统账户体系上,引入数字货币钱包属性,实现一个账户下既可以管理现有电子货币,也可以管理数字资产,实现统一的数字资产入口以及唯一标识,并提供基于银行服务为主的金融及非金融服务,如数字贷款、数字投行、数字管家等;
 
在后期,可探索由区块链技术下的自发性或自动性的账户体系,不需要银行作为“中心”,各产业链间企业可以采用“分布式记账”手段,没有“记账中心”,利用区块链使账户活动及记账活动接近或相当于一个纯粹的数理环境,使经济活动在任何人之间,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交易任何商品、服务或权益,使用任何货币交易,都成为可能。在未来基于数字账户的商业信用体系中,数字资产相较实物资产、权益资产的规模将日趋膨胀。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