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视角看百度移动:从流量集散地到流量目的地
智能小程序+直播布局后,百度产品线与用户终端需求并轨。当然,这种并轨不只是形式上的,还有实质的承载能力提升——有需求进来得能够满足。而直播的数量与形态的丰富以提升不同需求的承载力,是百度下一步必然的动作。 2、交易习惯正在快速形成 支付是用户“互联网生活”很重要的一步。 百度赞助春晚强势“撕开”了用户的支付渠道,进而借助其他付费服务来固化用户的支付习惯,百度在支付体系的扩展上步步为营,与生态体系的产品不断产生互动,最终形成闭环,双向互补。 而百度在支付方面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百家号的付费专栏邀请诸多知名专家和机构如吴小平、张雪峰、量子大学、1岗e学等开通,当前付费用户超过3万人,这种在知识付费模式上的探索,丰富了百度提供知识服务的方式,也是百度在不断强化平台交易习惯的一个表现。 此外,智能小程序中需要支付的地方,度小满钱包也成为支付的重要方式,这些交易习惯让百度更能够满足需要付费的生活服务、电商交易等用户需求,为多元化营收打下了基础。 3、B端付费+C端付费并行 很长一段时间,广告营收都是百度的大头,这一度引发业界对百度的担忧。 事实上,广告营收甚至智能小程序跳转的推广根本上还是一种B端付费的方式,现在,百度做综合服务平台,进行集团式作战,强化用户粘性,满足更多需求……说到底都在往C端付费挺进(虽然这也让广告主、创作者更加信任平台)。 百家号的付费专栏作者数超过2000人,累计付费金额突破500万,只是一个开始,让C端付费的模式得以验证,下一步,直播这种玩法会使得百度更接近C端用户的钱包。 交易发生在百度平台之内,百度与C端用户发生直接的“金钱关系”,没有比这更让平台与用户关系更贴近了,而由此业界对百度“营收过于依赖广告费用”的顾虑也不攻自破。 百度能顺利完成“流量目的地”的转身吗? 从用户的角度,能清晰看到百度的变化、百度与用户关系的贴近,但百度能否最终实现“流量目的地”的转身,可能还需要从三个角度“考察”: 1、是否具有厚实的“底层支持”? 做综合服务平台,或者完成用户终端的需求,与“旧百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基础设施”方面必须跟上。 这方面,其实不用过多替百度担心。 以直播为案例,在流量入口方面,百度拥有百度App、百度贴吧、好看视频等构成的多平台格局;在支付方面,度小满钱包与百度移动生态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在KOL方面,来自好看视频、创作者、开发者、站长的资源很容易转变成为“播主”…… 长期的商业积累,多产品联动所夯实的基础给予百度直播等新事物充分的底层支持。 2、是否真正的理解用户需求? 不可否认的是,以搜索起家的百度对于用户的理解比其他的平台更具优势。在一个不管是信息服务平台还是电商交易平台,都在讲究“千人千面”精准服务的时代,当百度更理解用户的优势发挥出来后,带来的想象空间是可观的 (过去这种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发挥)。 这种能力已经在智能小程序上有所体现,现在以直播带货为例,更理解直播间用户的痛点和需求,无疑将为直播品牌投放与带货商品投放提供更强力的支撑。 更进一步看,由于百度相较于电商平台还更理解用户在商品之外的需求(例如旅行、教育),这使得直播带的“货”定义也更广泛,可以上架更多非实体产品。 3、是否具有明确的实现路径? 用户进来到最终消费中间有一环扣一环的链条,在很多平台上,这个链条需要被精巧地设计。 而对百度而言,前端流量如何引导进入,后端价值如何转化承载,集团式作战似乎天然解决了这个路径问题。 由搜索直接进入智能小程序或直播,配合支付习惯完成付费,这既是百度维护用户体验的做法,又何尝不是用户付费转化的路径。 只不过,其中的细节,百度可能还需要继续打磨。 总而言之,如果从用户视角体验百度产品并分析其变化,很多仅仅从行业宏观视角评判的内容可能都要失效,百度因为“流量集散地”带来的种种质疑,都应该在“流量目的地”下消散 ,理解这一点,也就理解了百度移动生态为何要从信息流到智能小程序再到直播进行业务拓荒,这其中可能没有什么复杂的谋局逻辑,但却需要从产品观察中、从更长的发展历程中去理解。 此内容为【螳螂财经】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