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交互 > 正文

区块链能够给物联网带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16 10:44:17 所属栏目:交互 来源:互联网
导读:从2018年初开始,众多科技热潮趋势报告和文章提出:区块链、物联网可能是下一个发展关键。而且,到2019年,在所有物联网部署中近20%可能具有基础的区块链服务。 很多企业对区块链的未来发展看不透,可能也会担心在高速发展的区块链洪流中被排除,这也是目前
从2018年初开始,众多科技热潮趋势报告和文章提出:区块链、物联网可能是下一个发展关键。而且,到2019年,在所有物联网部署中近20%可能具有基础的区块链服务。

很多企业对区块链的未来发展看不透,可能也会担心在高速发展的区块链洪流中被排除,这也是目前区块链发展的一个基本现状。尽管如此,区块链已成为科技界的新宠,许多个人、企业、政府甚至秘密组织都在利用该技术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

在未来,物联网将是与区块链擦出最多火花的领域。为什么?

物联网行业面临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物联网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是安全性(确保数据的隐私性、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数据连续性和各种数据交互的兼容性)的问题。

很显然,物联网将逐步扩展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导致互联互通的急剧增加。但是,用于网络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服务器在生产力和可靠性方面更有可能成为薄弱环节。

硬件方面:由于物联网应用场景的不同,传感器的种类众多,作用各不相同,在很多细分场景,存在着成本与规模的问题;传感器本身需要一些半导体材料、生物技术、芯片技术、封装工艺等的支撑,其技术更新换代会受到限制。

标准兼容方面: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千差万别,通信协议的差异,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导致物联网领域的各类标准不一致:硬件协议、数据模型标准、网络协议、传感器标准、设备连接标准、平台兼容性、第三方应用接口、服务接口等。各类标准不一致会导致资源浪费、设备互通调用上存在各类问题。

数据存储问题:目前对物联网设备信息采集后的数据,是存储在中心服务器(云服务)上,但随着联网设备数量的几何级增加,数据的存储成本、存取效率、性能稳定性等方面,会有巨大的考验。即使克服了空前的经济和工程方面的挑战,云服务器仍然是一个瓶颈和故障点,这会颠覆整个网络。当人类健康和生命越来越依赖物联网时,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数据分析问题:目前对采集后的物联网设备数据的处理,只是简单的设备联网管理、运行状态等方面的数据处理和服务,缺乏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价值运用在企业提升生成效率、收益等方面。这方面也会受制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行业应用场景问题:目前基于物联网的行业应用场景尚处于初期,智能设备联网后并未通过智能化改善人们生活及问题,消费者意愿不强烈,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

安全问题:物联网领域在智慧城市、交通、能源、金融、家居、医疗等方面都有具体的应用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连接数量和数据传输量,都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执行环境又各不相同,传统的网络安全防御面临着巨大挑战。安全问题表现在2个方面,一个是机器被攻击或篡改后对系统安全、个人生命安全的影响,另一个是数据泄露问题。物联网领域一旦产生安全问题,危害将极大。

区块链解决方案

物联网行业本身是一个上下游衔接很完善的行业,虽然其本身发展中会存在一系列瓶颈与问题,但这些问题是一个行业性的系统性问题。

运用区块链技术对物联网行业进行改造,并不是一个颠覆的过程,而是一个融合的过程,是物联网产业像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一样,来融合区块链技术,运用区块链技术去解决或完善物联网产业中的某些环节或问题,而非去重新去走一遍物联网行业的各环节的流程,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基于这个认识,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行业里的运用,主要是在平台层和应用层层面,结合物联网发展自身面临的问题,区块链主要运用的方向在于2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新商业模式探索(数据交易结算)两方面。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目前的物联网应用基本上都是采用中心化的结构,所有的数据汇总到云资源中心进行统一控制管理。物联网平台或系统一旦遇到安全漏洞或是系统缺陷,信息可能存在泄漏风险。

另一方面,政府安全部门可以通过未经授权的方式对存储在中央服务器中的数据内容进行审查,运营商或平台也很有可能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将用户的隐私数据出售给广告公司进行大数据分析,以实现针对用户行为和喜好的个性化推荐等。这些都会造成数据的安全隐私问题。

而采用区块链技术,数据发送前进行加密,在数据传输和授权的过程中,加入身份验证环节,涉及到个人数据的任何操作,都需要经过身份认证进行解密和确权,并将操作记录等信息记录到链上,同步到区块网络上。通过区块链的这种方式,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隐私问题。

新商业模式

目前的物联网仅仅是将设备连接在一起,完成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功能,并不具备很高的智能,未来的物联网需要的是各终端联网设备具有一定的智能,在给定的规则逻辑下进行自主协作,完成各种具备商业价值的应用,比如数据间的交易、价值转移等。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证数据的授权可信、可验证,以及数据交易的整个过程完整记录并无法篡改。

要实现这些功能,在中心化架构下,不同利益主体间很难完成机器数据间的自主协作和交易。

因此,目前的物联网设备的协作和交易只能够在同一信任域下进行,也就是说协作和交易的设备必须是同一个物联网运营服务商提供或者进行授权验证,这就大大降低了物联网应用的真正商业价值。

采用区块链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去信任中介的直接交易,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制定执行条款,当条件达到时,自动交易并执行。这种方式可以产生很多应用场景,比如通过智能合约控制家中的电冰箱在饮料不够的时候直接向附近超市下单进行采购,超市送货时,根据货物条码自动扫描确认订单和完成支付等操作。

我们觉得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行业的应用,主要是基于以上两点。当然,也可能出现如下方面的应用,但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应用需求属于看起来有道理有需求,但却很难落地。

降低成本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物联网连接设备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中心化服务需要付出的计算、存储和带宽成本会加大企业成本压力。运用区块链的分布式点对点特点,是否可以将物联网数据的采集、传输等环节,通过区块链网络进行分布式传输和存储,从而避免引入大型数据中心的数据集中管理和同步呢?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区块链的点对点分布式存储和计算,在其他领域,面对数据类型差不多,或是数据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是可以实现并提高效率和成本的,但在物联网行业很难真正执行。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