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微博VS知乎:争夺大V是场隐形的战争

发布时间:2017-05-23 20:29:43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Pmcaff
导读:副标题#e# 5 月 17 日,知乎上线了 1 个被媒体解读为“又一次转型平台”的页面「知乎市

王高飞对此的回应是说:微博不但不会弱化,还会加强公共议题的讨论,但绝不鼓励“以公共议题为名的价值观碰撞”,因为价值观碰撞少有结果;微博鼓励专业人士加入@时评团 ,参与公共议题讨论,让专业知识碰撞,推动互相理解,找到解决道路。

微博VS知乎:争夺大V是场隐形的战争

微博时评,右图所示的是承载深度内容的新样式:微博新鲜事

「让专业知识碰撞,推动互相理解,找到解决道路。」这件事在中国互联网出现了另外一款产品去做,它的名字叫「知乎」。

知乎:在不确定的年代追求确定性

曾经的知乎是处于“中国互联网社区鄙视链”顶端的,到了今天,知乎精英却变成了一个骂人的词,和微博有点相似的是,产品发展至今,第一批大V用户已经离开了。创业 6 年 6000 万用户背后,知乎大V也是道多彩的风景。

知乎用户苏莉安的一份《民间版知乎分析报告》( 2016 年 4 月出品)中通过近 300 万样本的用户调研得出一些数据和结论:

  • 从来不生产内容的用户占到84%;

  • 三零用户(关注、提问和回答均为零)的占全体用户的59.65%;

  • 粉丝少于 10 人的用户超过96%;

  • 65%的人只关注粉丝上千的 3000 多位「中等大V」,近一半的人只关注粉丝过万的 729 位「超级大V」;

  • 知乎粉丝上万的大牛们平均只需要经过1. 5 人就可以与所有用户产生联系,而普通用户的这个数据为5. 65 人;

微博VS知乎:争夺大V是场隐形的战争

图片来源:PMCAFF会员 知乎用户 闫浩

以上是一个社区产品典型的用户结构,结合上面的数据,这种金字塔结构对于知乎来说更加明显了:占比最少的一部分精英用户占据了整个社区的话语权。大V的抱团现象明显。

关于知乎发展过程中因为官方运营问题和内容水化问题导致的知乎大V出走现象本文就不做过多的阐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知乎 04/19 PR 事件记录」,那是 3 年前知乎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吧。

华兴资本创始人与CEO包凡在某次媒体沟通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不确定的年代,更要追求确定性。”

最终知乎把这种在商业变现和留住更多大V用户的确定性放在了「知识付费」这件事上。

上线知乎市场之前知乎官方发布了一场Live来给用户汇报知乎Live上线 1 年来的成绩,并配套搞了一些营销活动(转发H5,送书送Live等),可惜没有形成刷屏之势。然而这可能是知乎最愿意聊的一项业务了,看看收入数字就知道了:

从 2016 年 5 月 16 日上线至今,知乎 Live 已经举办了 2900 场,平均每位主讲人、每场要讲 65 分钟的语音,平均时薪已经超过了 11000 元。

好奇心日报曾对从去年 5 月 16 日第一场 Live到今年 4 月 27 日已经举行完毕的 2661 场 Live 数据(收入、定价、参与人数)作出过统计分析,并且采访过 10 余位主讲嘉宾。

艺术经济人翁昕每次准备一场Live,会先花一整天的工作时间约 8 个小时完成从构思到框架的准备。框架确定之后,翁昕会再收集资料,查阅文献,验证构思中确定的论点。“这个时间比较弹性,少则 3-5 个小时,多则 20 个小时。”他说。一场 Live 每次做 1-2 小时,即使是按最少的准备时间 11 个小时算,翁昕每场 Live 的时薪其实是 5531 /(8+3+2)=425 元。

妇产科医生田吉顺每场 Live 的准备时间是 1-2 天内的空闲时间,大约 6-8 小时。以他最近的一期主题为“如何科学度过怀孕前三个月?”的 Live 为例,这场有 963 人参与的 Live 定价 39 元,算下来,他每小时的时薪应该是 4000 元出头。

知乎官方所说的时薪过万的这种案例应该来说是凤毛麟角的,另外,也很少有人如翁昕一样一次开个几十场Live一直讲下去。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