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互联网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运营?
这里说的懂产品,是指“能基于运营端的实际需要给产品提靠谱需求”且“能够参与到产品讨论中,从运营立场出发来修正产品”。 在一款产品设计和完善的过程中,有一些需求是从产品端出发的,例如产品核心功能模块的设计;而另外一些需求,则是从运营端出发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好辅助产品的成长,例如为了把一些专题和内容的制作标准化模块化提升效率的CMS系统,例如用户激励体系和积分体系,又或者是一些运营端需要的数据埋点,等等。如果是为了想要把产品做好,这两类需求其实缺一不可。 但问题是,很多产品经理可能没有参与或负责过运营,所以他们在产品设计和研发的过程中可能不太会考虑得到运营端的需求,包括即便会想到,这些需求什么时候需要考虑,要做到什么程度等等对他们而言也并不清晰。 这个时候,如果运营是能够懂产品的,能够无障碍地与产品同学进行沟通,从运营端出发来修正一些产品的需求,对产品的发展和成长将会非常有价值。 所以,一个优秀的运营绝对不是只要懂得怎么写软文怎么搞活动就可以了,ta还需要懂些产品,至少他要能够搞得懂“用户、需求、场景”,要能够从具体使用场景出发去与产品同学一起探讨很多需求的成立与否,要懂得一款个产品功能从构思到上线的全流程都有哪些环节,要大体知道哪些功能和需求的实现成本是较高的,哪些需求实现起来又会比较方便,等等。 具备了这些,你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内部的可能性才会变得更加开放,能够参与到更多的核心决策中去。 就像我提到过的,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互联网世界中的信息传播逻辑,正在发生着变化。 图1:传统的信息传播&分发模式 图2: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分发模式 这一变化对于运营人们带来的直接影响也是巨大的。在1999年到2010年前后,互联网运营的关注点可能都更加侧重在渠道建设和流量分发上。你做了一个网站,如果建立不起来足够多的友情链接,找不到足够多的网站跟你交换流量,在分类导航网站或上游网站上得不到足够的露出,SEO做得也一般的话,这个网站估计要活下来还是有点悬的。 而从2010年开始至今,因为社交媒体的兴起,一款产品的生命力也越来越变成了:它到底是否能够赢得用户发自内心的认可、喜爱,以及是否能够让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愿意与之进行互动。 换句话说,“用户自发”的传播开始越来越取代了“渠道”的作用,成为了一款产品生命力的源泉。 而从现在到未来十年内,网络世界中“人”和“用户”的力量,还在持续回归和被放大,包括最近一年“直播”和“网红”们的兴起也是相应的产物。因此,我预计这一趋势还会继续维持。 也因此,未来十年的互联网,一个更有价值的运营,一定是更善于与用户进行互动,善于赢得用户认可的运营,比如说,你一定需要擅长通过写作文章赢得用户的青睐,你一定需要擅长能够通过策划制造有趣的活动和事件让用户愿意与你互动,一定要擅长在社会化媒体中构建起你的影响力,等等。 与之相反,“渠道”的价值,则可能还会有所弱化。 至此,是我关于运营人未来的一些思考。希望它也可以多少引发一些你自己的思考。 另外坦白说,上面这4点,听起来都不太容易,如果你要问我,成长成为这样的人难不难,答案是毫无疑问的:超级无敌难。这个过程,绝非一蹴而就。 但它也一定很有趣。这种有趣,我相信你在我过去的连载中已经可以感受到了。 这条有趣而又漫长的道路,我曾经在毫无方向的情况下走了8年,才算小有所成。我相信未来十年,必定会有更多人能比我走得更快,更好。 希望,同为运营狗的你我都可以不负未来这很可能属于运营的10年。 本文为三节课(sanjieke.com)发起人黄有璨的连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微信公号(ID: sanjieke),并注明出处。 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 运营课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