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张图,告诉你刷爆朋友圈的“分答”是怎么回事儿
“分答”只是一步棋,绝不是全部 之前在很多关于很多“分答”产品的报道中都提到了“1 分钟语音回答”这个设定,认为信息量不够的同时,限制了产品往更深度去发展。当被问到是否后续会考虑加长回答时间的时候,吴云飞给出的答案出乎意料: 没有一种方式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我们有三个层次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线下见面、解决比较中与复杂问题的“在行”;第二个是在行内那个叫做“吱”的产品,这款语音通话产品能够解决一些稍微轻量级的问题;而只有 60 秒语音的分答则更适合回答一个“Yes or No”的问题,阐述一个观点以及为一个大的问题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 那么未来我们是否可能见到“在行”和“分答”会融为一体呢?吴云飞表示,“产品是否融合还要看日后的发展,只能说敬请关注。” 目前“分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正像去年“在行”上线之后里出现的一大批仿品一样,追赶者应该已经开始行动了,传统的知识社区如知乎、以及拥有大量社交资源的微博都具有潜力,那么“在行”打算怎么去面对这种竞争呢?吴云飞说: 就像我们最近开始支持微信公众号的入口一样,我们会以一种合作的心态去进行不同平台的拓展,当然不管怎么说我们已经树立了第一个成功进入这块市场的形象。 大狗熊在采访中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我非常喜欢分答,但是如果知乎推出同类型的产品,我也会考虑使用。” 最后引用一下目前“在行”的核心思路: 知识、人是有价值的。 题图来自 Pinterest 插图来自 分答官网、Xojane、Energyandgold、Zsedu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