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用研都是耍流氓
用户调研之后的结果应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产品经理们头疼的问题,其实这个工作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型来处理,还是那句老话“产品经理是最了解产品的人”,产品经理在用研的后期阶段工作中,应该更加作为主导人,协同用研、设计师来共同梳理和分析用户的行为和需求,多开workshop,而不是闭门憋大招! 直接回归主题,企业会觉得用研没用(应该说产品团队不会用用研结果),还是犯了几个错: (1)还是缺少teamwork的氛围,用户研究员或产品经理或设计师独自呆坐在电脑前、看上几个小时的用研报告,脑中无数次憋大招!最可恶的是憋完大招不去做验证,直接写成产品任务书,丢给设计师和工程师,然后设计师和工程师不理解需求,撕逼就此开始~~~ (2)产品团队一些工作流程或风格的问题,导致产品经理、设计师天天忙着撕逼、做文档、修图改图,都没空认认真真静下心来分析下用户的需求、或是用户对产品使用后的反馈。据说某些互联网大牛产品总监,每天上班头几个小时,都花在看用户的使用反馈上了,你花了几个小时呢? (3)盲目的认为做用研就是很花钱、很花时间的。谁说做用研非得请个第三方调研公司、大张旗鼓的搞几轮出差、弄一大堆PPT才算是完成用研了呢?!例如可以通过市场走访发现产品不好卖的原因,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粉丝群进行快速的测试,可以通过朋友家人以及自己亲身来体验产品,可以通过用户服务中心进行电话回访等等方式。用户测试的最终目的是辅助验证产品的初期方案,避免方向性错误导致后期的资源浪费,所以不必拘泥于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传统调研方法的执行效率已经不适应越来越快的产品迭代速度了,因此对于产品团队,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用户研究的能力。 用研人面对的巨大挑战 前面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出,做用研的童鞋目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用研结果更讲究实用性、落地性,如何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应用和认可? (2)产品迭代的速度在加快,不仅是互联网产品,传统产品的迭代速度也在加快(纳尼?什么叫快速迭代、什么叫敏捷开发~~~自动脑补去)。 (3)现在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多,传统用研做的那些个调研问卷数据越来越不受重视了,怎么办? ………… 说到底,根本原因还在于行业领先的企业对用研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了,对于用研结果的应用性要求越来越高了,这也导致传统大而泛的用研报告没有市场了,以及只会做传统用研的童鞋开始缺乏职场竞争力。 以我的观察经验来看,目前走的比较好的用研人发展方向有几个: (1)如果确实有数据天赋和敏感度,就往大数据方向发展,我说的是真正的大数据(至少要比京东购物里商品推荐背后大数据平台更高端的工作),而不是传统的运营数据分析。这种结果导向于线上产品或营销精准投放的大数据分析,是真真切切能给企业运营带来实际价值的,有价值自然就有发展咯。 (2)一些行业的发展经历了高增长(泡沫)的阶段后,慢慢趋向于行业的本真,用研行业的本真是什么?还不是对于用户行为、需求、体验的研究么?我至今还对很早以前看到的美国早期用研工作者如何在超市里暗中观察消费者是如何挑选毛巾的方法记忆犹新,这就是回归用研本真的工作方法。现在市场上到处产品过剩,所谓的过剩还不是那些不动大脑抄袭的、缺少差异化的产品么?而回归本真的用研工作才能帮助企业找到用户的真实需求,做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通过能打动用户的营销方式,在处处红海的市场里破局。 (3)用研童鞋在实际工作中,既然需要经常学习产品、设计、营销的知识,那自然是可以转向产品和营销工作的。当然做的好与不好,还是跟个人的努力程度,以及结果产出有很大关系的,如果说用研工作还是间接的业绩贡献者,那么产品和营销就真的是业绩的直接产出者啦!这之间的跨越,你们懂的。 一切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用研都是耍流氓! 用户研究真的是一个很奇特的行业,在外国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职能,但在国内就是一个“绿叶”岗位,即使是在BAT也逃不出这种命运,深究其原因,一方面还是我们的企业在产品和营销两方面主要还是以抄袭为主,或者是指望管理咨询、营销咨询、设计咨询这些外脑们的灵光一现,一夜暴富,就可以省去很多自己研究摸索的痛苦过程了;另一方面,也跟用研这个行业的传统性有关系,很多做用研的童鞋不深入研究行业、市场、产品、设计、营销这些企业运营的命脉,一味地追求自己那点技能小天地,忽视了用研结果的实用性和落地性。综合两方面,导致了目前用研的尴尬地位,目前大家的偏见和误解也是企业与第三方调研公司都负有责任的。 总结全文,传统用研人该如何破局呢? (1)用研童鞋除了本职技能的积累之外,要广泛涉猎所在行业、市场、产品、设计、营销方面的知识结构,与企业“业绩直接产出者”在认知上达到同一层面。 (2)除了重视用研过程的组织与质量之外,还要花精力推动用研结果的应用,多与产品经理、设计师等用研结果应用团队交流和沟通,互相理解对方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遇到的困难等等,要记得:我们是个团队! (3)快速迭代、敏捷开发逐渐成为常态,这意味着用研工作也要跟着往轻量化、实时化的方向发展,融入到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中。那些动辄大几十万、耗时两三个月的用研慢慢就会弱化,而平时那些快速测试、用户回访会越来越成为常态化工作,所以对于用研团队来说,建立适合本企业流程的调研体系、测试方法、样本库就成为了平时必须要做好的工作了,例如我们现在常做的用研包括:新产品快速测试、新产品上市后跟踪、新产品留置体验、以及实验性质的用研。虽然这些用研工作很难在统计学上达到标准误差的要求,但是却融入到产品的迭代节奏里,实实在在解决了企业的一些“当务之急”。 作者:Jacky 文章来源:乌合之众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