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从公园的一句告示,得出运营的三点感受:用户需求、整体视角和活动策划

发布时间:2016-04-27 14:56:18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运营狗工作日记
导读:虽然这些都是朋友们的调侃,但「劝阻压腿」这件事确实失败了。分析原因时,我发现这事和运营有很多相通点,道理也类似,于是就试着用运营思维解读一下。

把各个端的流量加在一起,UV肯定超过2亿,每天贡献回答的用户就几十万。正因为有这样的量级,所以会遇到更多更难的问题。比如,市场上一直有针对百度知道做营销的公司,方式是在问答中植入品牌,这个已经是多年来很成熟的产业链。应对办法,就是做好反作弊策略。但防范总是被动的,而且利益驱使着作弊的方式层出不穷,如果有千分之一的误伤率,影响的用户量级也很大,所以这是个难点。

知乎在发展之初,肯定不需要过多关注反作弊的事,毕竟量级和价值都没有达到那个规模。但最近一年,在知乎上做营销和作弊的情况越来越多,应该也开始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去做这事。

量级越大的产品,遇到的问题可能更难解决,这个不是初创产品能想像到的。就好比月薪1万和月薪10万的两个人,被困扰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

2.产品使命决定成长轨迹

虽然百度知道和知乎最初都是问答形态,但两者使命是完全不同的。知乎是为了打造一个高质的知识型社区,鼓励各行各业的人把自己的「认知盈余」分享出来,是一个独立的产品。

百度知道是从百度搜索延伸出来的产品,最初目的是更好的满足用户搜索体验。当时发现搜索用户的提问需求很旺盛,所以百度干脆自己做一个问答产品,这样也能保证搜索和内容的匹配度,让效果更可控,同时还能让这部分流量留在百度内部,这是产品使命。

所以,两个产品的使命不同,之后的成长轨迹也不同。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生第一个儿子是为了种地养家,那么大儿子长大后就是农民;生第二个儿子是为了光宗耀祖,那么小儿子长大后就是知识分子。

3.产品定位不同

根据产品使命,可以得出百度知道的用户人群和百度搜索的契合度很高,更大众化而非高精尖人群。内容定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准确答案的问题,如感冒了怎么办或糖醋排骨怎么做;提问者对于回答的需求是快速、准确和专业,别绕弯子别解读别延伸,直接把答案写出来即可。

知乎的问题,更像是一个话题,只是以提问的形式存在。问题的特点是开放的、讨论型的,没有明确的准确答案,也不求最终的解决。比如「旅行真的能使人改变吗」、「如何看待XX现象」等。

以上三点看完,你是不是也觉得百度知道和知乎没有可比性了。更整体的看问题,才能看到事情的全貌,抓到本质。

三.别指望用户看文案

这么多人都在这里压腿,真的是他们个人素质不高吗?我觉得不是。

产品运营

大家「执意」在这里压腿健身,除了需求的原因,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根本没看到这句文字提示。具体看下面一条微博:

产品运营

再看一个案例,如下图:

产品运营

商场里摆放这样的设施,提示「请勿攀爬」,简直就是反人类的要求。首先,逛累的时候本来就有找座位的需求,而这个设施看起来就像是用来休息的座位,坐上去没有一点负罪感。但是还好,成年人至少不会「攀爬」。

其次,上面的两个卡通形象,对儿童的吸引力太大了,再加上这个台子的高度正合适,如果儿童不「攀爬」都说不过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下面「爱护公物,请勿攀爬」的文字提示,几乎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案例结论:

用户更关注需求的解决方案,在非阅读环境下,文字提示很难起到作用。

由此想到:

运营在做活动中,一般都需要传递很多信息。比如主题、形式、起止时间、奖励标准、获奖通知方式、奖品等。这些信息页面上一定要有,甚至藏在二级页面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用户肯定不会全部看到,甚至看到其中的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对于一个活动页面,用户关注的思路和优先级是这样的:

第一步,用户最关注自己的收益,也就是活动的奖品是什么,参与之后有什么结果。

第二步,用户看活动类型,也就是这个活动是干嘛的。得出结论类似于「外卖的满减」、「转发微博得奖」、「砸金蛋赢代金券」等,是一个整体的框架的认知。

第三步,大概看一下参与方式,但一般不会细读活动介绍,而是依赖于页面上展现的形态。看到转盘,就点击Go;看到满200减50,就点击现在购买;看到抢红包,就点击红包的icon,等等。

大多数用户只会走完前三步,如果顺利,就成功参与了;如果失败,用户就会放弃。所以,前三步涉及的这些元素,是一个活动成败的关键,其他的细节就不那么重要了。

第四步,还是有少数人走到这一步,去认真研究活动流程、要求、时间、评奖发奖等信息。这种情况属于活动运营的目标人群,比如明星的粉丝,就会克服很多操作上的成本,去参与活动,支持自己的爱豆。

以上可以看出,大多少用户集中在前三步,涉及到与文案相关的,大概只有活动的slogan,或者很简单的一句话介绍,其他90%的文字信息都不会有人详读。

这个结论的指导价值是,活动策划的关键点在前三步的元素,如活动类型、用户收益、参与流程,投入重点资源和精力搞好这个环节,其他的信息可以弱化处理,不用过多纠结。

写完了,大家把我的公众号置顶可以吗,鞠躬!

韩叙,十年运营。创业时感受0到1的艰辛,百度时感受海量用户的玩法。目前在猫眼电影。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