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10年资深运营:产品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用户体验要素是产品设计方面非常经典的理论,对我个人来说也是受益最多的方法论。战略层是对一个产品来说最重要的底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变成了老板拍脑袋做决定,其他人做执行,最重要最慎重的事情,变成了最没有人管的事情。 以七鱼云客服为例,团队的愿景是希望通过产品帮助企业解决现有的客服困难,小到帮助企业减少一个客服坐席,大到对整个客服生态产生影响。因此,七鱼的slogan定为“七鱼,改变客服”,团队也会时刻提醒自己这一点。如果战略层抽走了,上面就会全部倒塌,产品和运营在工作中永远不要忘了战略层,要经常让自己的思路回归战略。 什么是战略? 一、足够体量的用户 问一下自己:产品所在的细分市场,体量是大还是小,频率怎样。做产品最难战胜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人们的观念。举个例子,在美国有礼服租赁产品,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产品。但是,什么人有这样的需求?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女性参加派对、晚会,那么一共有多少人?一年有几次?在美国有派对文化,但是在中国,大部分女孩还没有这样的观念。无论从用户体量还是时间体量上,这个市场在中国还需要太多的教育工作。 二、有明确的价值 我之前做过一个优惠券的产品,最开始的时候会觉得优惠券就是为用户提供的价值,然后当继续挖掘,会发现用户想要的不是优惠券,而是价格便宜。那我们看提供“便宜”这个价值的产品是什么?有9.9包邮;然后继续看,除了价格还有一个价值叫“性价比”,提供这个价值的也有做的很好的产品 ,叫什么值得买。 对于产品价值方面,其实就要不停地挖,挖到用户心里很深很深的地方,去思考到底在跟什么产品竞争。 三、产品感知符合产品定位 我经常在科技媒体上看到新产品的创始人接受采访,产品的理念很打动我,我就去下载。但是,最后发现产品不是那么回事,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怎么都觉得产品和创始人说的理念不一致。这里就是战略对了,但是在落实战略的时候出了问题。 四、向上下游延伸 现在的猫眼电影、阿里电影,看似和豆瓣电影都是在做卖电影票的事情,但其实大家在电影票这个事情的上下游做布局。电影票的上游是制作,下游是电影院,电影票仅仅是一个突破口。大家也可以想想自己的产品的上游和下游,未来都可能是你的竞争对手。 让运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 产品上线前最重要的两件事:产品更新和用户反馈。这是帮助产品迭代的最重要的两件事。 产品更新大家都很熟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通过用户反馈进行营销迭代的案例。俄罗斯一款LOMO相机Hogla,产品出现了漏光问题,但是有人非常喜欢这种漏光的效果,产品的营销就把它包装成了“感知不可预测的美好”,主打文艺人群,把产品的劣势包装成了优势。在这期间,产品的功能完全没有变,只是调整了营销策略,改变了用户对它的认知。这个例子提醒我们的是,可以从用户对产品的反馈去迭代营销策略。 关于运营这一块,运营有四个核心要素:用户、数据、渠道和内容。这里就不展开了。 跟大家分享一个运营要素分析表:他们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的运营目标是什么?渠道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重点讲一下用户和用户需求。以七鱼云客服为例,我们的典型用户之一是高成长的创业企业。这些企业对客服系统需求是:
这些都会成为需求,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达成我们的运营目标,就可以在渠道上有针对性的推广我们的内容,以用户为起点产生运营策略。 什么时候启动运营工作?任何时候,越早越好! 七鱼云客服这个产品在立项时,运营就开始进入团队。在初期,我们的运营团队做市场调研,全国各地去采访客服和客服管理者,重新理解这个行业。我们了解到金融、电商等是客服需求庞大的行业,也了解到客服管理者在客服管理时存在哪些痛处,这样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种子用户,后来七鱼开始测试,我们就邀请他们成为首批用户。其实,就是让运营和客服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跟着产品一起去打磨和迭代。 最后,再次强调一下我个人对产品经理的理解:产品经理们一定要跑出去,去跟用户聊天,去感知你的用户,了解他们的需求。不要做“温室里的产品经理”,成为一名“野生的产品经理”。 今天大概就讲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谢谢!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