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完!IM社交产品中发现陌生人的意外设计
探探,很明显探探也明白要想做成Tinder模式首先必须保障用户的真实性,因此其放弃了微博,而是选择了用户只能够通过手机注册,这与国内的第三方协议机制有关。探探为了最大程度上保障真实性而放弃了个人资料的获取,也就意味着其必须不断在产品中去提示用户完善用户资料,用户的操作成本以及人工审核的成本都极大,而另一方面探探与Tinder一样需要进行从0到1到推广。而探探也与Tinder一样面临着一个最为严肃的问题就是,用户关系链的沉淀问题。 陌陌“点点”,陌陌做该模式则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根据其2015年9月官方公布的数据,其已经积累了2亿的注册用户、7300万的月活跃用户,而陌陌本身就是一款基于LBS的真实社交APP,再加上这些用户的海量资料,其在保障真实性上面自然不成问题。其次由于陌陌已经是一款高日活的产品,“点点”与陌陌正如同“漂流瓶”与微信的关系,拉动这一功能的活跃自然不是问题,再加上陌陌有着关系链的保驾,最后又可以将用户沉淀到关系链中,避免了成为桥梁的尴尬,而这点又弥补了Tinder和探探的不足。 总结: 通过Tinder导入Facebook数据,探探引导用户填写数据,陌陌直接利用自身数据这些事情可以看到一个趋势,陌生人社交正在从虚拟逐步走向真实,陌生人社交已经很难找到早期利用某个“痛点”吸引海量用户的事情,这样的红利已经过去。 或许,今后的陌生人社交中,软件依然能够给用户“意外”惊喜,但是这种“意外”则是建立在了大数据挖掘的基础之上,而由数据所建立起的壁垒其价值正在越来越凸显。 作者微信公众号:shouxifayanzhe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