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从18个角度彻底认识“运营”要做什么,该关注什么?

发布时间:2016-03-15 16:39:04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黄的世界
导读:在之前我们就已经反复提到了,运营很复杂,首先在N多的互联网公司内部,就存在着“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新媒体运营”、“产品运营”等等不同岗位和

所谓产品运营,其实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运营手段(比如活动策划、内外部资源拓展和对接、优化产品方案、内容组织等等),去拉升某个产品的特定数据,如:装机量、注册量、用户访问深度、用户访问频次、用户关系对数量、发帖量……等等。

所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品运营”,其实是一个综合能力比较均衡,既熟悉各类运营手段,又熟悉产品,甚至能够自己完成一些产品方案的人。

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会设置一个“产品运营”岗位的场景,以下两种情况是比较典型的——

a、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新上了一个分支功能,在一段时间内需要一个人对接协调各种资源,干好各种活,对该功能相关产品数据负责(如新浪微博上线了一个“微群组”功能);

b、一个中早期的互联网公司,不需要对运营划分得那么复杂,就是需要有一个人啥都至少会点儿,啥都能干,还能把产品养活起来,所以ta就成了“产品运营”……

二、一些特别的互联网运营岗位

但事实上,在互联网行业中,“运营”岗位的构成远远要复杂很多。有一些岗位是以上3大模块的细分职能(如“编辑”之于内容运营),但也同时有很多岗位,可能甚至很难被归类到上面提到的三大模块中去。

所以在此,我们提出来一些典型比较常见的特殊岗位,对其主要工作职责进行一些解读,以便让你对于各种运营从业者们当前的工作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

1.新媒体运营

这是随着近几年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会化媒体、自媒体平台兴起后逐渐热门起来的一个岗位,它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新媒体账号的内容维护、粉丝关注数增长、粉丝维护、活动策划、外部合作对接(如联合活动、互推)等。

2.App商店运营

主要工作职责包括:跟各种应用商店间进行对接,完成APP发布、上架等的全流程,做好APP在应用商店的ASO,与各应用商店的负责人建立良好关系,对各应用商店渠道的推广资源和推广形式(如专题、付费推广位、节日活动、限免、首发)熟悉,甚至是对于每个渠道的用户构成、推广效率等等都要做到烂熟于心,以便产品有推广投放需求时可以更好制定推广方案。

3.SEO/SEM运营

SEO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研究搜索引擎(如百度、360等)的搜索结果抓取&排序规则,制定相关搜索关键词匹配策略,结合目前全站内容对于网站架构、内容展现形式甚至代码等进行优化,借此在搜索引擎搜索结果页中获得更高排名,从而获得更多流量。

而SEM的主要工作职责则包括:分析产品和业务相关的搜索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对于相关关键词进行付费广告投放,从而获得更多流量。此外,需要结合关键词搜索热度和投放价格等的变化持续对于投放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

4.广告投放运营/流量运营

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分析各广告/流量分发平台(如网盟、hao123、广点通、微信朋友圈广告等)的数据、推广形式和ROI等,结合产品推广需求制定推广策略和方案,并持续调整,优化流量/用户获取成本。

需要提到的是,随着今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纯粹“入口类产品”(典型如hao123)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纯粹的流量分发和流量运营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

5.淘宝店铺运营

主要工作职责可能包括:店铺的商品品类管理(如主推什么商品,重点打造哪些爆款等等)、商品的上架和下架、商品的基础包装&图片文案设计、推广策划的制定和执行、申请参加各类专题活动(如双十一、聚划算等)、在线客服。

6.编辑

主要工作职责可能包括:站内内容的筛选、审核和推荐(如什么内容可以上推荐位),内容的编排、修改和润色加工,重点内容的策划和生产,相关内容专题的策划和制作等。

7.QQ群、小组运营

主要工作职责为:某个特定QQ群或线上小组的维护,包括但不限于定期群内抛话题,组织活动,活跃气氛等等。

8.其它运营

一些“歪门邪道”式的运营,典型如:刷量、刷榜、刷评论、各种论坛灌水牛皮癣小广告、群发私信等,类似手段比较伤害用户体验和败人品,建议慎用。

还有就是地推和客服啥的了,这个……大部分人都熟,我就不多讲了。

三、不同业务类型的产品和公司,运营工作内容的差异

1.工具类产品

工具类产品较为注重效率和体验,通常是产品大于运营的,因而在较长的时间里,运营端最重要的关注点就是用户增长,主要手段可能包括渠道推广、BD和部分活动等,运营跟数据打交道会比较多。

2.社交/社区类产品

社交/社区类产品注重社交氛围、话题和玩法,是一种需要运营和产品并重的产品形态。

这类产品的运营,运营可能需要经常跟人打交道了,比如最初要找到一批符合产品调性的用户过来使用产品,后续还要持续做好重点用户的维护,甚至自己都要深入到产品当中去带着用户一起玩。

在这类产品氛围的维护上,运营还需要经常制造各种话题和策划各种活动,因为需要确保话题和活动都是目标用户喜欢的,所以运营最好需要深度理解用户,甚至自己本身就是产品的目标用户。

这类产品的用户增长除了常规的渠道、引流和跟数据打交道外,可能也需要经常通过制造一些事件、话题、传播等等来完成拉动。

3.内容类产品

这类产品的运营核心就一个:就是要能持续做出独特、高质量的好内容,并把这些内容包装好,让用户更易于消费(比如取一个好的标题,做一个好的专题等)。

内容类产品的用户增长往往也是依托于内容和话题的,需要定期策划出很多有亮点的话题性内容,借助这些内容的传播拉来更多用户。

4.电商类产品

电商类产品的运营比较特别,它分为几块。

一是关于商品和品类的运营,要关注的问题包括我们选择一些什么样的商品品类来进行售卖,售卖过程中要重点去推哪几款产品,商品的定价策略如何来制定、商品的库存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等。

二是各种促销活动的策划和落地执行,比如各种6.18节、双十一节,双十二节之类的。

三是推广和流量建设,这部分也会跟数据打交道比较多,需要熟悉各种推广渠道和推广工具。

四是一些用户关怀和用户维系的东西,类似传统行业的CRM,比如什么样的用户我们是不是定期送点小礼物来点代金券做点针对性活动啥的。

最后就是一些基础的东西,比如对于商品的包装、文案的优化,还有客服的到位等等。

5.平台类产品

平台类产品的运营是比较讲究的,因为平台的运营特别注重“节奏”

好比,淘宝或滴滴出行这样的产品,一开始无论司机或商户太多了,还是买家和乘客太多了,可能都会是问题——它会导致大量该类用户得不到好的体验从而离开。

所以,平台类产品的运营会特别关注“节奏”,什么时候要拉什么人进来,拉多少合适,都很考究。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