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中我们是如何鄙视对方的?APP品位“鄙视链”正在形成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韦物主义微信:weiwuzy 前段时间某个微信公众号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主题是“你最常用的音乐网站/App调查”,选项包括虾米、QQ和网易云音乐等国产App和Spotify、落网、last.fm等国外及小众App。最后的结果当然很符合常识,虾米、QQ和酷狗是前三名,在国产App中网易云音乐占比最少。 都说小众的都是站在“鄙视链”最顶层的,下面这张网络上流传的的“国产音乐软件鄙视链”恰好印证了上面的投票结果: 不过天外有天,相信国内使用落网和last.fm的才最有优越感,毕竟他们也不是所有人都听说过的。 当这些免费软件的使用者们相互鄙视时,Apple自带软件Apple Music的用户只能默默嗤之以鼻了。最大的优越感来自Apple Music每个月收取的10元会员费。 同样的鄙视链几乎可以延伸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有领域。比如电视剧,鄙视链条最顶端的是英剧观众,其次是美剧观众(当然从语言上英式英语也比美式英语有优越感),其次是日剧、港台剧和大陆剧。 文化产品的优越感更加发自肺腑,因为它更能代表你的品味。电视剧是一说,电影观众同样互相鄙视。看去电影资料馆看电影可能是最让影迷们感到有优越感的事情,可惜(活着幸亏?)全国只有两家。 从影片上来看,看欧洲艺术电影的鄙视看奥斯卡的,看奥斯卡的鄙视看好莱坞商业片的,看好莱坞商业片的特别鄙视看国产烂片的。 王尔德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很美的故事不是么。在王尔德的那个时代,美和优越是由自己定义的。但是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传递得太及时,让人们越来越发现自己一无是处,唯有依靠“别人”的评价才能增加自信。 如果你一时间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可,那你就只能主动鄙视了。 所以这个鄙视链我们就从网络产品开始。 搜索引擎是PC时代的流量入口,它的鄙视链基本是这样:谷歌>百度>必应>360、搜狗、搜搜等等。 谷歌不用说了,首先你得具备翻墙技能,免费VPN不行,必须得付费才能体现逼格。其次是最实用的搜索结果,谷歌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百度会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无法显示,还会给你贴上民营医院的小广告,令人发指。 至于必应,纯属躺着中枪,用的人少也没人知道这到底是个啥东西,所以会被归入和与搜狗同一级别。但事实上我身边唯一一个用必应的是个顶级cult片爱好者,你怎么能说人家没逼格? 至于360、搜狗什么的,那你一定是被杀毒工具绑架的。 社交网络上的人们同样喜欢抱团取暖,体现在鄙视链上就是:豆瓣知乎>你的朋友圈>微博>各种论坛>你爹妈的朋友圈。 豆瓣和知乎用户的优越感从来都是溢出的,一个高品位群体,一个高智商群体,无论从哪个层面上都能鄙视全国人民,以至于知乎用户被“知乎女神”诈骗后,这群高智商用户被骂得狗血淋头。 而因为朋友圈的封闭性,还有可以屏蔽人的功能,所以你的朋友圈一定是符合你的品味的。根据你的品味一定大于别人的品味的定律,那么你的朋友圈一定能在各大社交网络中占据前三。微博也是一个基于你的品味定制的空间,但是现在的微博屏蔽居然要加会员,以至于你不得不每天看到喜欢刷屏转无聊信息的人但取关又伤感情,丧心病狂,赶紧卸载。 各种论坛其实有大把的民间高手,也有大把的草根营销者,如果你每天泡在上面,多半会成为谣言的第一批传播者,智商也会随之下降,活该被鄙视。 至于你爹妈的朋友圈,早屏蔽了吧?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