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3年获取6亿活跃用户的秘诀-----化繁为简
当时的金山积重难返,虽然是上市公司,但推崇财报文化,决策慢、层级多、链条长,管理起来特别难。傅盛说:大家的感受我都理解,但我不支持。合并本质上是为了队伍,为了组成一个快速研发的力量。我就是一个简单的人,大家要相信简单。 骨干们的回答是隔天开始轮流休假。傅盛想,情况很复杂,我们就做得简单一点。 首先是战略上要简单,一句话,所有人都能懂,这才是一个好战略。 所以“全球化的清理工具”这个单点,因为简单,才可以极致到让别人难以超越;也因为简单,才容易把所有团队团结起来。 管理上,以业务带管理。把可牛和金山的员工交叉组建小组,让每个小组直接面对市场;缩短路径,把管理层砍到3级,很多小组甚至直接由CEO带队。 让大家一边在工作中接触,一边把所有人推到市场一线。同时,保证了团队的机动性,要开发新的产品或市场时,能够随时打包带走。 第三,小步快跑,高频Review(检验、复查),积小胜为大胜。要求每个小组每周至少发布一个版本,不强调系统,不强调收益,直接把产品的UI、功能拉出来对比,用户反馈怎么样?数据怎么样?每一步都要有所改善。 傅盛在抓一个产品时,每天晚上12点要看到一封产品相关数据的邮件才会睡觉,团队甚至还因此有了一个“12点计划”,每晚定时通过邮件与傅盛交流产品主要数据。 至今傅盛还会关注很多重要指标,对重点产品的剖解和节点至少一周关注一次。在猎豹,从傅盛到高级总监级的管理层,都基本贯彻了这种高频的Review。 不断的小胜利能给团队带来持续的信心,看着产品数往上涨,人心也就稳定了下来。 军心稳定,大迁移就开始了。先是傅盛准备在北京建研发中心,开发猎豹浏览器。珠海的骨干们最初不愿意,后来眼看着猎豹浏览器有增长,有收入,也就有说服力了。 2012年准备做手机端产品,傅盛飞回珠海开饭局,一边喝酒一边点了十几个人,先是封闭开发,后来团队成员们也拖家带口地全搬到了北京。 战车从此真正地动了起来,广州的研发中心、北京的游戏研发团队,哪里有需求,战车就能向哪里快速推进。从徐鸣和刘新华开始,战车也驶向了更广的区域。 2014年,猎豹进军台北,分别从北京和珠海调配了几十个人,很快就在台北建起上百人的团队。本地员工有不少是从台湾老牌杀毒软件公司趋势科技跳槽到猎豹的,有一名曾在趋势工作了十几年的员工说,在趋势十几年,不如在猎豹一年学的东西多。 当战车开到足够多的地方,猎豹也同时完成了全球人才配置,反馈其他地区的团队。通过台北的团队,猎豹能招募多语种人才建立起国际化的营销中心,同样的人才在硅谷花的钱可能会多上好几倍。 傅盛还记得与华为的余承东聊国际化,余承东说,国际化带给华为最大的帮助绝对不是收入和市场份额,而是视野和全球人才配置。 这正是全球化的猎豹需要的东西。 为什么要像硅谷 新豹厂是“东半球最像硅谷”的公司总部,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其实以前的傅盛省钱是省出名了的。 最初是创业艰难,又遇上全球金融危机,一个员工要求加工资,傅盛咬咬牙,不给涨,员工就跳槽去了搜狐。有一个合伙人来公司谈事情,傅盛请他去刀削面馆吃饭,七元钱一个的肉夹馍,人家想吃第二个,傅盛咬咬牙,心疼不已地才给他吃了。 他们公司20来人,一个月只花十来万元,抠到骨头里。经纬的张颖投资了可牛,常常给投资的其他公司讲:傅盛省钱很厉害。意思是你们要学学他,烧钱率低一点。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2014年年会,猎豹用宝马车给员工颁奖;2015年年会,猎豹准备包下一个邮轮,邀请全体员工出海。还有新豹厂的“高大上”,成为互联网上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公司”。 2015年猎豹五周年时,傅盛说:我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包下了世纪剧院的豪华大厅,邀请所有的小豹和我一起去看最美的风景。 这才是傅盛的目的——为了交流,为了理念认同。 把钱花在恰当的地方,也是傅盛的本事。比如刚开始做猎豹浏览器时,团队很穷,但花了100多万元在外面请设计团队帮忙做炫酷的皮肤和视频。这种形式上的炫酷,帮助猎豹赢得了早期的竞争,获得生机。 近来,傅盛把越来越多的钱花在了技术上。现在和未来,“科技酷”的公司,才能真正炫酷。 “现在是个增量的时代,不需要竞争,而是要开辟一个新市场。全球化是从1到N, 但技术是从0到1。用技术去发现新的市场,并在新的市场中形成垄断。这才是一个公司变成伟大公司的机会。” 这也是猎豹推出全球移动广告平台的原因。在国际化的过程中,猎豹以清理大师单点突破,借助其分发能力以点带面,交互推广了浏览器、桌面等高频次使用的产品,形成了强大的移动工具矩阵。 这使得猎豹逐渐成长为国际性的流量供应商,与Facebook、雅虎、谷歌等都进行了深度合作。“与国际巨头合作后才了解,移动广告本身是技术驱动的,其本质上不再是放个banner(网站页面的横幅广告),而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宜。” 傅盛说,对用户做标签化的大数据,真正去理解用户需要什么,广告才可能是信息,而不只是商业推广。 于是,在技术上加大投入是傅盛的选择,2015年,猎豹以5 800万美元收购全球移动营销公司MobPartner,又以2 400万美元战略投资移动社交广告软件提供商Nanigans。在硅谷,猎豹移动还投资了30~40家创新公司,“猎豹移动未来会从一家工具和安全开发商,变成一家大数据供应商。” 在大数据技术最强的硅谷砸钱形成平台,再把接口向国内开放,猎豹如今正与联通合作建立广告平台。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