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效率至上的企业市场,协同沟通工具创业有无看头?

发布时间:2016-02-23 16:14:54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曾响铃的网站
导读: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呈现裂变式增长,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互联网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渗透力。当C端消费级业务如社交、通信、电商、游戏等行业格局基本已定,B端企

一是钉钉用力过猛的产品功能并未“讨好”到所有用户。以它的Ding功能为例,这个功能据说阿里内部都争议不断,这种自上而下的强压式的沟通方式确实让老板很爽,却严重打击了员工的使用热情。再说通过ding消息发出的任务,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后续跟踪,也没法提高工作效率。殊不知沟通协同工具需完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融合:自下而上解决一线执行员工的实际问题,强调工具属性;自上而下解决老板管理问题,强调管理属性。只有在上端有客户价值,让老板成为最终买单者;在下端有用户价值,让一线用户使用体验好,才能完成沟通协同工具的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转换。

二是钉钉的PC版本和移动端并未完全融合,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目前,大多数人办公还是在电脑上,钉钉移动端难以上手办公,而钉钉的PC端又太过简陋,再加上些让人谛笑皆非的功能性BUG,要让用户给个高分可能性不大。

三是钉钉的定位逐渐模糊,尤其是在12月初,钉钉推出红包功能。看似解决了中小企业主表扬员工发奖励时的麻烦问题,实则只是画蛇添足。如今微信红包用户习惯已成,钉钉并未构建出新的使用场景,支付宝红包都没有完成的任务让钉钉去做,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看来钉钉还是得继续摸索,尽管阿里熟悉做B端产品,但工作场景之下的用户需求和电商的用户使用习惯还是有巨大差别,只希望钉钉不是下一个来往。

班聊:想做的事情太多,前景也不明朗

班聊或可说是个奇迹,成立四年,试运营不到4个月就拿到了金沙江创投、UMCCapital、富厚资本等国内知名风投的1.4亿元融资。目前班聊imo注册用户数438万,其中付费用户30万,日活占比70%,这个数据算不上漂亮,但在高手林立的IM市场上能活下来实属不易。这和imo在企业级市场沟通协同的沉淀无不关系。

不可否认,班聊imo抓住了PC端企业工作场景,知道企业场景下,90%以上的上班族还需通过PC电脑进行日常办公。他们在企业工作场景中也牢牢抓住了高频服务内容,为自己的生存争取了空间。

但班聊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做的事情太多,不太关注。或许正如他们产品核心理念描述的是“掌控”,希望把企业办公场景中的所有工作内容都用他们家一个工具完成,于是“任务”“日程”“审批”“公告”“对话”“轻审批”等各类功能层出不穷,去实现所谓的沟通协同一体化、轻OA、任务协同、掌控等功能设计和构想。只是这样的体量和竞争格局,就眉毛胡子一把抓,班聊imo真能Hold住么。尤其是原来宣称永久免费,却在近期突然收费,这让用户们情何以堪。

Grouk:更正确的未来? 未来之路漫漫

相对于班聊imo,Grouk则表现得相对专注。他们从团队内部沟通效率低,沟通工具太多,尤其是创业团队在面临多重交叉任务时,经常面临沟通混乱效率低下的行业痛点出发,去实现企业团队的沟通、合作、决策流程的优化。他们针对于企业协同沟通问题和现有协同沟通工具产品功能上存在的不足做了特定的优化,第一做到了可以做到所有信息可以永久保存,即时检索;其次开发了话题功能,可以让大家可以在IM里讨论话题,就像在邮件里一样方便,兼顾了效率和功能。第三是强大的互动集成功能,可以在群里集成公司里几乎所有的工作工具,他们的理念是集成其他的应用的消息流,而不是自己去实现,这是一个更可行的方法,比班聊和钉钉的自己实现更适合企业的需要, Grouk还集成了比如微信微博这类客户沟通工具,实现了信息互通(可接受微博、微信的信息也可直接回复),这是钉钉等这类主要以通讯为主的工具所都不具备的。

但他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体量小,面对巨头强敌,如何招架应对是对他们团队最大的考验。再比如成立时间短,从用户获知到用户信任再到用户沉淀还需要一个过程。

总之未来留给Grouk的也有诸多可能。在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2B领域,大家都需要快跑。

向前看,协同沟通工具未来大趋势以及还有哪些坎

如此看来企业服务市场上沟通协同工具类产品还未成定局,巨头们虽有优势也并未拿到绝对话语权,创业者仍有机会。那未来如何发展,我们不妨预测一下。

躲不过的未来大趋势

首先,企业级市场服务的创新极有可能产生于中小企业服务中,他们并非拥有强大的技术,却从从细小的应用/服务场景找到自己的位置,关注于某一特定市场。类似Grouk以“聊天”这样一种简单又高频的行为作为切入点,并打破当前IM和邮件割裂的状态,通过和邮件集成,让IM和邮件互通,从而实现像聊天一样的发邮件,高效管理在聊天中形成的任务和文件。

其次,随着应用场景多样化,沟通协同工具通用产品免费,行业深度服务付费,未来决胜的关键不再只是单纯的产品销售,而是产品体验和服务的强化。

再次,产品应用及功能趋向集成,人们不再需要多个APP,更加希望一个应用就能解决工作场景中的所有问题,是否能将团队日常所需的各种第三方工具的集成到协同工具中也将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同时,双向集成将成为标配,也就是要从简单的通知中心升级成通知加处理中心,用户在查阅到相关通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

最后,基于SaaS的协同融合并向移动化深入是必然方向。巨头通过快速收购来完成布局,中小创业者可借助开放平台获得发展。随着企业自身的移动信息化的发展、协同沟通工具的移动化变得必不可少。

而沟通协同工作平台打造工作统一入口,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企业与企业之间连接的使命是否完成的标志则是是否建立起企业社交生态链。

除了光明的前景,当前还有些挑战需要处理。比如:

1、大蛋糕下充分竞争带来的市场压力,尤其是对于初创公司,一方面需要处理因快速发展由几个人到上百号人团队扩大带来的管理问题和用户激增的运营问题,一方面还要面对行业的各类竞争状况。

2、企业市场表面上不温不火,实则暗流涌动。这考验着创业团队的全网整合能力,包括技术上移动IM通信的开发能力、企业市场的理解能力和资源的协调能力等。

3、协同沟通工具某种意义上仍是一类社交产品,而社交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如何筛选用户、让用户永不厌倦、保持好的平台粘性也是协同沟通工具需要考虑的。虽说企业市场用户相对稳定,但企业内部的人员流动引起的平台问题却是不可忽视的。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