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的潜力股为什么是增长压力最大的华为?长文慎入!
2、技术为本。华为最新年度的技术研发费用在千亿水准,这同样也是BAT加起来都达不到的,2014年,华为以3442件的申请数超越日本松下公司,成为2014年的最大申请人。自1988年成立以来,华为保持将每年销售额的10%~15%投入到研发中。就是依靠这样的“死规定”,华为一步步赶上了对手。2016年1月14日,华为与爱立信续签了全球专利交叉授权协议。在国产手机中,华为一向以自主创新为旗帜,虽然走的并不顺利,但始终没有放弃自主芯片的战略,经历了海思芯片最初的阵痛之后,终于迎来了麒麟950的爆发,这是厚积薄发的最好证明,当然,有人可能会抱怨最初支持购买华为海思手机那会儿所遭受的罪,笔者早年就是华为自主芯片手机的用户,确实很不能跑游戏,确实很不一流,但就像苹果刚做手机会有“天线门”一样,没有谁不被抱怨过,但是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有恒心去做好,这是最难得。所以,看好华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好他想用技术去征服的那股子理想。这是中国企业最缺的,我们的手机厂商中不乏花高价请韩国明星打广告,用巨资给娱乐综艺节目做年度冠名的,有到乡镇里贴广告标榜打牌的,有给自己贴工匠标签的,但是手机是个技术产品,请用技术来说话,如果一部手机没有自主工业设计,没有核心部件,那就是OEM厂商。 3、精品战略。从mate7开始,华为开始重视精品战略,先前繁多的手机系列逐渐被简化为mate和P两大期间系列,同时为了线上线下两条渠道不相冲突,又将荣耀独立为电商品牌,快打走量。目前来看,华为已经初步尝到了精品战略带来的甜头,不乏和节奏也更加清晰。 4、市场渠道。此前,调研机构IDC发布报告称,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长将首次降至10%以下,主要原因是中国市场的需求开始干涸。而曾经以亿级出货量为目标的厂商也纷纷调低目标,而2016年,中国市场的竞争仍然会非常激烈,但对于已经破亿的华为来说增长的压力会更大。而要坦然面对这种压力,稳住大盘的同时还需要继续优化市场渠道,华为重新梳理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布局,2015年,华为手机产品的国内外出货比在7∶3,而随着中国市场趋于平稳,2016年,其海外市场份额有望达到40%。IDC数据显示,未来五年内,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呈下降趋势,将由2015年的29.6%下降至23%,其他亚洲国家、拉美和西欧的需求也在放缓。与此同时,印度和非洲、中东等其他国家市场则呈上升趋势。 华为相比于其他的中国厂商有一个先天的优势就是,它是最成熟的一个跨国企业,过去的20多年,华为的业务遍及世界,品牌具有比较好的市场积淀,而另外一点,也就是技术专利的优势,让华为比其他技术储备还很骨感的中国手机品牌更加有利。在全球各个区域市场,华为消费者业务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西欧、东北欧、南太和北非市场,华为手机也收获了不俗的战绩,多个区域销售收入增速超过40%。其中西欧地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东北欧地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南太地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北非地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4%、中东地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在西班牙、比利时、新西兰、澳大利亚、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华为也占据了当地前三的市场份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考验实力的400至500欧元中高端档位市场,华为占据了西班牙24%的市场份额,意大利也拿下20%的市场份额,充分体现了华为手机在海外高端市场的规模突破。 而另外一点,在国内市场,华为多年来缺乏有力的深耕细作,据笔者了解,华为在2016年的重点计划是要把专卖店覆盖到至少1000个县,投资金额达到亿元级别。过去的一年里,华为的专卖店,包括华为的授权品牌店增长超过100%。除此之外,华为实体的维修网点的增长也超过了100%,线下渠道,特别是县级市场的投入是华为未来一年的战略重点。一直依靠找传统的线下渠道+大打广告相结合的简单粗暴的市场打法,对中国的三四级市场非常奏效,因为,有广告尤其是有大牌的广告,就是好牌子对于三四级市场真是百试不爽。此前诺基亚和三星已经放下身段放手一搏,而国内厂商也有因此闷声发大财的先例。但随着包含华为在内的一线品牌将自己的线下直营渠道的进一步下沉,可以预见,闷声发大财的时光将越来越少,只有技术、产品、品牌、营销、渠道最接近于一个平衡点的手机厂商才能最终赢得未来,目前为止,华为是最符合的一个。笔者虽不是愤青,但也乐见国产机的崛起。客观地说,从软硬件实力来说,离追赶苹果尚需时日,但挑落三星,大有可图。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