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华为组织变革的认知和启示: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制?

发布时间:2017-03-04 17:34:05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创事记
导读:副标题#e# 文/黄卫伟 华为的两大利润中心责任体系,并没有出现西方管理控制理论断言的责任不清和推卸责任问题,反而促进了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的合作。 一、华为组织结构的演变 1、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制 有一家国际咨询公司曾经给华为出过一个方案:按产品线

6、 2011 年组织结构调整:从单核到多核

以上是 2010 年以前的组织结构。 2011 年的时候,华为在组织上有一个大的调整,这个调整,在华为内部的说法,就是从原来的单核架构调整为多核架构。所谓多核,是指多业务。原来的单核业务都是在运营商网络这一个体系下,在 2011 年的新组织结构中,从中分出了企业业务、终端业务和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包括前面提到过的能源业务,还有芯片业务,甚至还有互联网业务(互联网BG,运行了一年,坚决砍掉了,不做靠互联网业务赚钱)。

这样在业务方面就分出了 4 个核,覆盖了运营商基础网络、企业业务(企业业务的全球市场规模大体是运营商业务每年采购额的 8 倍,即后者每年的设备采购额大约是 1200 亿美元,前者大约为 1 万亿美元)、终端业务(终端业务其实在运营商业务中一直用贴牌的方式运行多年,这个业务从来没有亏损过,但是没有自己的品牌,从 2011 年开始划出来用自己的品牌运作,直到 2015 年华为终端BG的销售收入达到 200 亿美元, 2016 年的预算的挑战目标是 300 亿美元)和其他业务(如芯片和能源基础设施)。划分后的业务组织称为BG(Business Group),直译过来叫业务集团,但因为整个公司是一个集团,所以更恰当的译法应该是叫业务群组或业务群。

2011 年的组织结构变革,还有一个重大的组织调整,就是把研究与开发在组织上划开了。开发归在各个BG下面,仍采用产品线的组织方式,譬如,运营商这边有无线产品线,固网产品线,数据通信产品线,业务软件产品线等。研究从研发中划出来以后专门成立了 2012 实验室,专攻前沿技术和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探索性研究,这是符合西方大公司管理体系的的惯例的。

还有就是几个支撑平台,包括服务、供应链、华为机器、华为内服,华为内服中包含基建。华为内部的行政服务已经全部外包给外面的公司,华为内服只是对其进行管理。这些支撑平台称为服务BG或Sub BG。

这几个支撑平台,其实也具有扩张性,分立初期的扩张欲望也很强。一个是服务,服务将来也是很有前景的,只是公司一直压着,防止它盲目扩张。像爱立信的服务收入已经相当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了,但是毛利率并不是很好,而且服务业务是劳动密集型的,会拉低人均效益。所以对服务的扩张要控制,华为就走得很稳。

供应链将来实际上是支撑三大BG的——终端、企业业务和运营商的供应链,都集中在供应链平台上。主要的物流操作都在这边,物流将来随公司规模的扩张也是很大一块业务,但华为也是控制它的盲目扩张,先把自己的管理和效率做到世界领先。放到其他公司,即使这些支撑业务BG,都会拆出来上市,但华为不会这么做,要集中形成一个拳头,做世界第一。

另外,投资管理方面,所有的子公司集中由投资管理中心管理,向子公司委派董事、高管。

这个架构的设计方案是请了BCG(波士顿咨询公司)提供咨询的,主要由华为自己的高层团队进行设计。在我看来,这个架构是设计得非常符合西方公司的标准的,在开始推行的时候,我曾经向任总说过,我说这个架构可以支撑华为 800 亿美元到 1000 亿美元的规模没有问题。但这个架构运行了一年,问题就开始暴露了。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