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7分钟把自媒体看个通透!到底是哪门子神话

发布时间:2016-04-14 20:58:14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张书乐的网站
导读:随着时代变化,一个人办个报纸、做个视频节目,已然不难,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微视频横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但自媒体真的就此成为神话了吗?

如何制造原创?收编庞大的自媒体队伍,让每个博客都成为其原创信息源,就成了以新浪为代表的新闻类平台最佳的突破口。自媒体或许不如记者那般专业,但庞大到触及社会每个层面的深度足以弥补这种不足。而各类博客一旦通过分类,形成专业门类,其对某一领域的认知水准更比传统媒体记者为高。至于文笔上的问题,先有量,之后千万个博客中,总会出现质量其重的角色。

可以这么说,新浪博客的出现,真正完成了网络媒体从依附传统媒体信息源,向原创形态的百花齐放转变。至少,不用再为原创烦恼,当年金庸在自家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其实也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传媒,有别家没有的内容。

但这还远远不够,新一轮的造星运动即将展开。

被制造出的自媒体明星

拥有了庞大的自媒体队伍,更需要从其中选定一些专栏作家。无论是在博客、微博还是微信这几个自媒体时代,这种模式都是一以贯之的。

“人人都能成为博客”——这是新浪最初打出的口号,后来微信的“人人都是自媒体”与其颇为类似。但数以千万级算的自媒体中,真正能够让自己的声音在网络这个大广场上,被更多的人们听见的,其实从来都是以千计算。这和传统媒体其实也是相似的,国内万余传媒,真正能够进入千家万户的,也不过寥寥数百家而已。

去粗存精,对于传媒或自媒体,都是一样的,这其实也就是一个二八定律的标准体现。而一个有趣的现象也同样存在于自媒体这十年——自媒体名人堂的总数基本恒定在千人左右。

这其实就好像长征,千人队伍行进过程中,有人掉队,有人加入,但主力部队却总是没多大变化。比如最早崛起的科技和游戏两类博客之中,尽管在新浪博客之后,各大站点都开设了博客平台,但其实每个站点上,这两类博客的主力总是合计约50人的老面孔。这种境况通常只是某个名人堂成员罢笔了,或文字实在越来越差,后起之秀才有可能填空。

并非真的这50人就是最优的科技自媒体,但最初开笔并坚持高质量观点一段时间的人,往往能够得到频道编辑更多的推荐和流量倾斜,久而久之,意见领袖的阶层也就固化下来了。

但这千人队,还不属于造星,只不过算是有了一个固定的自媒体原创班底,而从中拔优出一两个自媒体,让他们拥有极其强大的点击和关注,则是自媒体平台树立自己的品牌的关键。博客时代的草根第一博极地阳光acosta、微博时代的老徐(徐静蕾),以及微信时代程苓峰、视频自媒体中的罗辑思维,其实都带有平台造星和主动捧角的潜台词。

唯有让草根们看到成功的希望,才会有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出现,这本身也是传媒一贯的运作手法。君不见,凤凰卫视要有吴小莉、许戈辉和玩战地的闾丘露薇吗?甚至TVB这样的娱乐平台,也要隔三差五的捧个新晋当家花旦来供众人膜拜吗!

每一代新兴的自媒体,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捧出个位数的明星,已经成为了一种模式。这或许也是中国的自媒体与国外不同之处。

以同样自媒体兴盛的美国为例,它们在最初以博客为自媒体起步形态之时,并没有演变出如博客中国、新浪博客这样的博客平台,各个博客其实就是意见领袖个人的主页,标准的独立博客模式,流量和关注均来自粉丝订阅,而非编辑推荐。

而在中国,即使进入到微博和微信这样走粉丝经济的时代,其依然依靠平台力量,需要平台加认证、给推荐,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捞到第一桶金。

于是乎,这个自媒体千人队,只要不掉队,在每一次自媒体转型过程中,都往往第一时间获得最优质的推荐资源,成为新一代自媒体的中坚力量和基本班底,没有例外。

这不过就是随着媒体风向标一起迁移的专栏作家模式而已,一个自由撰稿人的网络化生存方式。

自媒体是未来传媒的大未来

或许可以下个断言,报纸会死、电视会死、电台尽管从电视普及开始就一直喊要死却没死,但即使这些传媒形态都死去,包括网络也被未来不知道长什么样子的新媒介所替代,但自媒体却不会死。

因为它已经走在专业化的路上,尽管在中国,掌握麦克风的依然是数量仅以千计算的少数意见领袖手中。

罗振宇的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它拥有自媒体最引以为傲的自由思考精神,独立的作出分析判断,当然在言论上哪怕是措辞上,都无须按照传统媒体的语言规范行事,更加的自由和开放。但同时它也代表了自媒体的趋势,即随着自媒体千人团在十年间不断走向成熟,其在专业技术上的领悟也就越发无限接近传媒的技术规范,甚至更高。

当然,其中率风气之先的必然是本身脱胎于传统媒体、拥有相对丰富传媒运作和传播经验的这一小撮人。至少,在同样有过媒体从业经验的笔者看来,就是如此。毕竟,技术的掌握和领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之后会发生什么?围绕着自媒体而形成的创业其实已经蔚然成风。自媒体过去用个人名字或昵称打下的粉丝基础,在这种创业中,正在逐步形成一个个工作室,围绕着粉丝,用更具流水线生产的传媒生产方式,量产出更优质的精品。其实在网络文学这块,许多的热门作品就是以一个核心写手划定故事大纲,若干工作室成员分担章节写作,实现每日更新一万字乃至更多这一效率。

这样工作室,其实就可以视同为一个小传媒公司,而逐步扩大,并实现优胜劣汰之后,新一批的媒体名录也就替代了过去的传媒名单。而后呢?一些个人形态的自媒体,或继续充当专栏作家发送声音,逐步成长,或演变为工作室,在现有传媒的缝隙中,创新出又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来实现突围和最终创业。

自媒体,真的是一个人人发声的事物吗?愚以为,它其实就是媒体。自,或许现在是“自己”,但最终都是“自在”和“自由”。

张书乐 微信号:zsl13973399819 新著有《越界——互联网时代必先搞懂的大败局》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