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们捕蝉,银联与Apple Pay联手在后
最后,相对于扫码动作本身的老土呆傻和二维码的毫无艺术美感而言,再考虑到一个小康社会的大众用户心理,相信高“逼格”的任性体验会显得异常重要,不是仅仅为了用而用,主要看气质,而这种基于人性上的优势不就是之前微博战胜博客、微信战胜微博的核心法宝所在吗? 二、传统银行体系的众志成城 据悉,首批宣布支持苹果Apple Pay的19家中国银行合作伙伴包括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广州银行、上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平安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和建设银行。同时兴业率先在众多银行中同时开通借记卡和信用卡,做为股份制银行的先锋者可谓鼎力支持。 再看银行的决心和热情,看下各大银行手机网银、短信渠道、微信公众号的营销活动宣传力度就知道了。 央行监管方面,就不用说了,一直主推更加安全的IC卡和关联的有卡支付产品,从去年年底银联云闪付(该大类包含了Apple Pay)发布会上,范一飞副行长的亲自参会就知道了。 三、究竟鹿死谁手? 虽说共同目标是为了减少或者消除纸币,提高结算效率,可是减少或者消除纸币的市场利益空间是如此之大,竞争势必难免,只是看谁能足够强大地撑到最后,做到最大。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银联以每张卡均补贴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动发行了银联卡,无论如何,于国于民,均是大利,对产业来讲,是有历史贡献的,大功将成之时,被突然杀出的支付宝、微信以直连银行方式不再经过银联转接,却白白使用了全球所有银联卡账户体系,这就是所谓“螳螂捕蝉”。 支付宝、微信这班勇士必定不甘心只坐拥线上天下,于是借助二维码和大力补贴方式于2015年全力以地毯式空投炸弹方式进攻线下支付,意图一统线上线下,完成其大数据闭环和金融支付全覆盖,最终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为辅助实现其金融帝国的繁华大梦。而一旦完成线下支付全覆盖,那几十亿张由银行和银联多年辛苦发行的银联卡将全部免费为其使用。 不过正当二维码喧嚣之时,基于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技术创新方式推出的Apple Pay,以及前不久推出的云闪付,不知道会不会成为那个面向捕蝉的螳螂俯地而冲如高山击水般的“大黄雀”,上演一出惊天逆转的“黄雀在后”?只能拭目以待了,当螳螂比较大而多时,大黄雀“吃”完螳螂也需要很多时间才行。 苹果方面,iPhone系列产品是否能够继续保持它的“卖肾”引力波,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重要基石之一,也是保持逼格的关键。 银联方面,银联POS完成的非接改造质量究竟如何,将会是产品成功的另一重要基石,而Apple Pay的英文洋名和操作手法又是否会得到收银员和大妈大叔们的买账,又是一个值得时间考验和解决的人性和营销“技术”性问题,。 Apple Pay的2016年全年大型营销活动是否能够有效和公平地执行,更加是一个考验市场化银行卡产业组织能力的大问题。 在线上线下支付紧密结合的大势下,银联的移动互联网人才精英储备是否足够强大又必将是人才竞争时代的重要命题。 此外,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移动互联网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的当下,将支付产业与消费、社交、营销服务、金融理财等产业的深度持续紧密结合是大势所趋看,就像支付宝和基金结合推出余额宝,以及近期微信红包提现收费似乎意图将资金赶到理财通一样,银联、银行和苹果公司能否在针对中国本土化综合O2O生态链建设方面体现出如支付宝、微信般的快速反应和迭代更新能力,也必将是另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四、结语 最后想说的是,金融领域的蛋糕是如此巨大,远非电商市场可以比拟,竞争还在激烈进行,唯有勇、智、明道者得以最终率众共扛此“大鼎”。 附:Apple Pay在中国首批支持商户名单 #剁手指南#
作者飞熊,个人微信号 rjcont。声明:本文内容纯粹作者个人观点,并非商业目的,文中如有不准确的地方,还请各位看官海涵与指正。 延伸阅读: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